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我国统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研究建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改变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统计体系。但是我国的政府统计仍处在新旧体系转轨时期,现行的政府统计制度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且随着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政府统计制度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统计职能及政府统计整体功能的发挥。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政府统计制度应当如何应对新形势的变化,如何在国际交流中借鉴别国统计制度的成功之处,又将如何选择统计改革模式。本文结合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际比较对我国现行政府统计制度的要求,对比分析国外统计制度的优缺点,剖析统计制度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通过对政府统计制度改革相关政策的研究,在借鉴一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思考认为,当前的统计制度改革主要集中在技术层面上,以使数据的统计更为准确、科学。然而技术层面的改革只能解决表面的问题,体制性改革才是统计制度改革的根本。该文率先将统计制度改革分为技术和体制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并针对这两个层面分别提出我国政府统计制度改革的技术对策和发展方向。文章分为四大部分:一、导论。这部分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问题,诠释了统计、政府统计、统计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现行统计制度的主要特点,并介绍了我国统计制度改革的现状和进展,以及统计制度改革问题的研究现状。二、我国统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这部分既分析了统计制度在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也分析了背后体制性改革滞后所产的问题和原因,并综合分析两方面的关系,同时认为还有多元主体利益博弈和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影响和制约着统计制度的改革发展。三、国外政府统计制度的经验借鉴。这部分介绍了目前三种统计组织制度类型的特点,描述了三种统计组织制度类型中典型国家的统计制度的主要特点,在比照中分析总结对我国统计制度改革的启示。四、我国统计制度的改革对策。这部分对统计制度改革的目标、改革应遵循的原则,以及改革的重点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统计制度技术层面上的三个方面的改革措施,以及在改革体制性层面上的四个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