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运用棘球绦虫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单位Ⅰ(COⅠ)基因及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对青海省中间宿主体内棘球绦虫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确定青海省棘球绦虫基因型。2.初步分析棘球蚴与泡球蚴的蛋白表达差异,为包虫病诊断抗原、候选疫苗抗原、药物作用靶分子抗原的分离、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利用适合的DNA分析软件对40条不同中间宿主体内的棘球绦虫(14条人体分离株、21条羊肝分离株、5条羊肺分离株)COⅠ基因及43条人体分离株Cyt B基因行同源性、碱基组成性分析并计算序列间的遗传距离,绘制细粒棘球绦虫的单倍型网络图,构建NJ树与Bayesian树。2.以分离的不同人体细粒棘球蚴的囊壁、囊液、原头节及泡球蚴粗提取蛋白为抗原,采用SDS-PAGE方法分析细粒棘球蚴不同人体分离株的蛋白表达,用已确诊包虫病患者血清作为一抗,采用Western-blot方法分析两型棘球绦虫的特异性蛋白。结果 1.基于COⅠ基因及Cyt B基因成功构建棘球绦虫单倍型网络图及系统发育树。2.在816个COⅠ基因核苷酸位点中,241个可变位点,149个简约信息位点。A、T、C、G碱基频率分别为0.163、0.491、0.103、0.242。所有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68,猪带绦虫和CH3之间遗传距离最大0.204。3.人体分离株Cyt B基因的541个核苷酸序列,211个可变位点,127个简约信息位点。碱基频率:A=0.191,C=0.101,G=0.24,T=0.468。所有序列平均遗传距离为0.054,猪带绦虫和CH14、ZH22之间遗传距离为0.311。4.不同人体细粒棘球蚴原头节蛋白条带丰富,囊壁和囊液蛋白无明显差异,117KD、49KD、34KD附近均出现较亮的特异性条带。5.泡球蚴蛋白在72KD、55KD、26KD附近出现浓集条带,Western-blot分析结果示:55KD和26KD附近出现特异性条带。结论 1.基于COⅠ基因及Cyt B基因分析不同中间宿主体内的棘球绦虫分离株,共鉴定两种虫体,分别为细粒棘球绦虫与多房棘球绦虫。2.细粒棘球绦虫均为G1基因型,用于分析的单倍体型在NJ树与Bayesian树中呈现梳齿状,存在种内突变。3.CH14为青藏高原的优势单倍型。4.细粒棘球蚴蛋白在不同人体之间表达差异不大,但同一虫体之间囊壁、原头节、囊液蛋白表达差异大。5.泡球蚴蛋白在不同地区、不同人体之间表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