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内蒙古典型草原羊草+大针茅植物群落退化演替过程,以葱属植物为指示植物,研究葱属植物菌根状况及根际土壤AM真菌多样性,探索根际AM真菌与草原植物群落退化与恢复演替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在羊草+大针茅群落葱属植物根际土壤中共分离得到AM真菌3属15种,其中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0种,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1种。其中未鉴定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Acau. sp2,Acau. sp3,Acau. sp1;球囊霉属(Glomus)1种:G.sp1。2.葱属植物菌根类型为疆南星型(Arum-type),菌根侵染率范围是32.5%-84.0%,各样地间比较从高到低的变化依次是:羊草退化恢复群落、羊草原生群落、退化群落;不同葱属植物种类间侵染率的差异变化由大到小依次是:野韭、山韭和双齿葱、细叶葱和黄花葱。3.葱属植物根际AM真菌多样性随着植物群落的退化梯度、季节以及植物种的变化而变化。物种丰富度、孢子密度、相对多度的变化:①在不同的群落之间由高到低依次为:退化恢复群落>原生群落>退化群落;②物种丰富度、孢子密度、相对多度不同月份的峰值也不同;③不同葱属植物间比较发现双齿葱根际土壤里的最高、山韭的次之、野韭的最低。AM真菌种类在不同样地不同葱属植物根际土壤不同月份间差异不大。4.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磷酸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①全磷、有效磷、全氮、碱解氮、有机质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原生样地、退化恢复样地、退化样地。②侵染率与速效磷、全磷、有机质呈负相关(P>0.05);与碱解氮、全氮和碱性磷酸酶没有显著相关性;与中性磷酸酶呈正相关(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