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在显示和照明领域有了长足的发展,而进一步提高器件的发光效率及稳定性仍是目前OLED在推进商品化进程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串联结构的OLED器件与传统的OLED器件相比具有诸多优势,如:亮度高、电流效率高和稳定性较好等,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青睐。但是串联OLED器件仍然存在启亮电压高、电流效率不能成倍提高等问题。本文先从单一发光单元的OLED器件入手,着重研究如何优化载流子的注入、传输及平衡复合,制备出高效的OLED器件;另一方面,依据复合电子缓冲层的结构,进一步设计出新颖的电荷产生层,并制备出低启亮电压、高效的串联OLED器件。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将碱金属氯化物NaCl薄层插入空穴传输层NPB中,通过调节NaCl薄层的厚度来调控注入到发光层中的空穴数量,有效地提高了OLED器件的电流效率,其中最优化器件的电流效率最大值为5.3 cd/A,比传统器件的电流效率(4.1 cd/A)提高了29.3%;然后,将TCNQ作为非掺杂型电子缓冲层,插入到电子传输层Bphen与阴极之间,通过优化TCNQ的厚度来提高电子的传输和注入能力。此外,TCNQ还可以改善阴极与与传输层之间的接触特性,从而使得器件的亮度、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依次增加了37.1%、50.8%和162.5%;最后,同样采用非掺杂的方法将NaCl薄层与金属Mg相结合作为器件的电子缓冲层,有效地平衡了注入到发光层中的空穴与电子,进而提高了器件的电流效率。其中最优化器件的电流效率最大值为6.9 cd/A,比传统器件的电流效率(4.1cd/A)提高了68.3%。2、基于上一章中的NaCl/Mg电子缓冲层可以有效改善电子的注入能力,构建了一种新颖的非掺杂型电荷产生层:NaCl/Mg/MoO3/NPB。首先,通过制备单一电子传输型器件和单一空穴传输型器件,解释了电荷产生层的工作机理,并将此电荷产生层应用于以DNCA为蓝光发光材料的串联OLED器件中,获得了电流效率为8.1 cd/A的高效串联器件,比单一发光单元器件(3.2 cd/A)的效率提高了2.5倍,而启亮电压只上升了1.6倍;然后,通过调节电荷产生层中NaCl及Mg的厚度,有效地将串联器件的电流效率(21.8 cd/A)提高到6.8倍;为了验证该电荷产生层的普遍适用性,最后将最优化的NaCl/Mg/MoO3/NPB应用到以Alq3为发光材料的串联绿光OLED器件中,器件的电流效率仍会随着发光单元的增加得到有效地提高,同时器件的启亮电压不会成倍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