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边坡三维重建与灾害识别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坡灾害是工程建设的主要病害之一,具有突发性强、防治难度大的特点,极易造成交通中断、建筑坍塌等严重安全事故,导致重大财产损失及人员伤亡。传统的边坡人工检查方法存在风险高、难度大、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服务于长周期、高频率的边坡灾害调查。本研究利用机器视觉、摄影测量、无人机系统等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智能化边坡灾害监测方法,提出了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重建与灾害识别方法。本文所提出的边坡监测方法将提高边坡巡检效率、降低风险、减少难度,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运动恢复结构和多视图立体匹配(Structure from Motion with MultiView Stereo,Sf M-MVS)算法的边坡三维模型重建方法研究。首先,基于倾斜摄影技术获取边坡多视图影像;进一步,组合尺度不变特征变换(Scale-invariant feature transform,SIFT)算法、Sf M算法、PMVS算法,重构出点间距小于1mm的三维点云模型;最终,通过构建不规则三角网格、封装三维白膜、纹理映射,重构出整体精度优于3.0cm,X、Y方向精度毫米级的三维实景模型。(2)基于多尺度模型到模型云比较(Multiscale Model to Model Cloud Comparison,M3C2)算法的边坡灾害识别方法研究。首先,在点云降采样的基础上,基于统计异常值剔除(Statistical Outlier Removal,SOR)算法对点云异常点进行剔除,获取优质基础点云;进而,结合工程经验法与迭代最近点法(Iterative Closest Points Algorithm,ICP)算法,将位置误差高达数米的两期点云成功配准至厘米级;最终,基于M3C2点云分析算法,优化法向量拟合半径参数,自动化识别出边坡区域内变化物,并实现变化值量化。(3)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的三维建模与灾害识别方法的工程应用研究。在湖南省某边坡工程中,首先,基于倾斜摄影获取边坡灾害前后影像;进而,重构密度毫米级三维点云模型,建立精度优于2.7cm的三维实景模型;其次,经预处理获取优质配准点云,引入M3C2算法,成功识别边坡灾害区域及其变化量;最终,结合三维实景模型提取出潜在危险区高差1.38cm、距离、2.87cm的裂缝。在江西省某边坡工程中,重构密度毫米级三维点云模型,建立精度优于2.0cm的三维实景模型;其次,依据该边坡工程设计图纸,构建出边坡灾害前多处断面点云数据;进一步,以M3C2算法对比分析灾害前后断面点云数据,确定了与设计图纸最大偏差位置与不规则变形区;最终,结合三维实景模型发现,在不规则变形区域存在宽度达到11.0cm左右裂缝。
其他文献
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滑移现象是连续倒塌大变形下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因素。试验的昂贵性,耗时以及场地设施与空间的有限性,利用试验的形式来研究各种参数的影响并不切实际。现有研究通过预设弹簧的宏单元节点能够考虑粘结滑移,但它需要复杂的预处理步骤处理实体单元主节点与桁架单元从属节点的配对,并且自由度与单元的增加显著增大了计算成本与敛散性。因此本文通过假定粘结应力的分布,计算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滑移量。基于ABA
重车的反复作用会对桥梁结构造成不可恢复的累积疲劳损伤并降低桥梁的耐久性。此外,车辆超限通行将进一步造成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劣化并缩短桥梁使用寿命,导致桥梁维修加固费用增加。因此,确定合理的桥梁限载值对于提高桥梁安全性能及经济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中小跨径钢筋混凝土桥梁的车辆限载问题,考虑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以及桥梁维修加固的经济性开展了车辆限载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含以下四个部分:(1)采用数理统计
超高层建筑基频低、阻尼小,极易在风荷载的作用下发生大幅振动,明显增大设计风荷载,并对居住舒适性产生影响,需采取措施减小其风致响应。已有研究表明:空气动力学措施是减小高层建筑风致振动响应有效措施,具有性价比高、易于操作等优势。人们常采用气弹模型风洞试验方法研究空气动力学措施的减振效果,但以单自由度气弹模型为主,对超高层建筑的动力特性(包括阻尼比、振型等)模拟精度不高。例如模型阻尼比常在2%以上,而实
工程实践中,混凝土强度等级不达标和混凝土腐蚀老化的问题屡见不鲜,如何准确、快捷地检测混凝土强度等级和腐蚀残余强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传统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检测方法存在易造成结构损伤、操作复杂、设备昂贵、精度低等缺点,而混凝土腐蚀残余强度检测对环境要求较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本文提出了基于Faster RCNN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腐蚀残余强度进行评估的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F
钢-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组合桥面能够增加钢桥面刚度、降低应力幅,有效解决了钢桥面板疲劳开裂以及柔性铺装早期病害两大难题,但仍存在着铺面层容易损坏的问题。环氧沥青具有强度高、温度稳定性好、粘结力强等优异性能,其使用寿命远远大于普通沥青。若将环氧沥青用于钢-UHPC组合桥面结构的铺面层和粘结层,将大幅提高铺装层的耐久性,进一步发挥组
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g-C3N4)因其成本低、绿色无污染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废水处理,但单一块状g-C3N4具有高电荷复合率、低比表面积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的缺陷使其在实际应用中受到限制。为了改善这一问题,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剥离块状g-C3N4制备二维(2D)g-C3N4纳米片可以扩大比表面积,丰富活性中心和缩短体积扩散长度。然而,单一g-C3N4纳米片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远远不能满足光催化去除污染物的要
实现铂(Pt)原子利用率的最大化对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工业规模商业化至关重要。对于Pt纳米颗粒来说,其比活性随尺寸减小而单调减小,尺寸优化受到尺寸效应的限制;但是对于直径小于3 nm的超细Pt基纳米线(nanowires,NWs)来说,其比活性随直径减小而提高,受尺寸效应限制较小。而目前,对于Pt基纳米线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升其氧还原反应(ORR)性能,对于提升其性能的主导因素以及异
随着世界上钢结构在建筑领域占比越来越大,许多已服役的钢结构建筑由于服役环境、自身缺陷、荷载变更等原因出现了许多安全隐患,因此急需对有缺陷的钢结构进行加固。目前已有多种加固钢结构的方法,其中增大截面加固法运用较为广泛,多采用普通的混凝土对型钢进行外包裹加固,但由于粗骨料的存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不易振捣、粗骨料难以均匀分布等问题,并且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到了型钢初始应力的制约,因此加固效果难以达到理想
众所周知,工程结构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而确定性分析方法难以衡量这些不确定性对结构性态的影响。结构可靠度分析为不确定性在工程结构系统中的传播和量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计算手段。另外,由于工程结构在服役期间所处环境的复杂性,结构参数和荷载随时间不断变化,这导致结构可靠度亦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工程结构的时变可靠度分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结构时变可靠度分析方法中,基于极值分布的方法在工程中被广泛采
近年来,由于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人们越来越重视可持续清洁能源的发展,而电催化转化技术作为发展可持续清洁能源的一种重要手段备受人们关注。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在电催化过程中可以提供较多的活性位点,从而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此外,二维纳米材料易于调控的电子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本论文探讨了不同的二维纳米材料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本论文旨在通过对制约电催化剂性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