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界、语文教育界及学术界的大家,其代表作之一《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教学篇目,也是文学研究和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专家学者关于朱自清的研究主要涉及其作品的文学研究、教学研究、作家的创作和教学理念研究等方面,具体到《背影》文本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集中于《背影》文本的文学解读和教学研究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背影》文本主题内涵、谋篇布局、文体特征、审美情感、文化意蕴等的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界、语文教育界及学术界的大家,其代表作之一《背影》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散文教学篇目,也是文学研究和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重点。专家学者关于朱自清的研究主要涉及其作品的文学研究、教学研究、作家的创作和教学理念研究等方面,具体到《背影》文本的研究,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集中于《背影》文本的文学解读和教学研究两大方面:一是关于《背影》文本主题内涵、谋篇布局、文体特征、审美情感、文化意蕴等的探讨;一是关于《背影》的散文教学探究、说课设计、案例教学、教材选编、阅读教学、情感审美教育、同步作文训练等的研究。就《背影》的教学研究而言,有关其教学活动的历时性、纵向性的发展和演变的综合性研究极少,且均未涉及部编版中学教材关于《背影》的教材选编及教学活动的研究内容,在研究的深度与广度方面都存在进一步延展、补充和丰富的研究空间。有鉴于此,论文将题目确定为《<背影>教学史研究》,对于百年来中学语文教材选文《背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活动的发展演变进行历时性梳理研究,具体围绕中学语文教材的《背影》选编、《背影》教学活动设计、《背影》文本的文学研究、作家教育理念、创作理念与《背影》教学活动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影响等几个方面探索《背影》教学史的发展演变。总的来说,论文通过研究和探讨百年来《背影》教材选编、教学活动设计、文本教育理念等内容的演变,勾勒出《背影》的教学史,进而总结教学经验,为当前的《背影》乃至散文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挖掘不同时期教学活动的特点,揭示语文学科教学发展的规律。教育史的任务是“研究各历史时期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进程,总结历史经验,探讨客观规律,为解决当代教育问题提供启示与借鉴,并预示其发展方向。”论文《背影》教学史研究采用的研究思路与教育史研究基本一致,将《背影》百年来的教学活动主要划分为三个阶段:30—50年代、50—90年代、2000年—至今,围绕中学语文教材的《背影》选编、《背影》教学活动设计、《背影》文本的文学研究、朱自清的创作和教学理念与《背影》教学活动设计之间的关联性影响等多个方面,分阶段探索和研究《背影》教学活动在不同时期中呈现的特征。其中,横向比较分析在不同阶段中,《背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活动特点,纵向比较分析《背影》历时性的教学活动,探索不同时期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异同。具体研究结果如下:首先,通过对每个阶段不同教材《背影》的选编情况、《背影》文本文学研究、《背影》典型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横向比较与分析:在30—50年代,《背影》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基本围绕“知人论世”法与“语体文”训练展开,将《背影》作为“白话散文范作”进行教学,同时,教师的教学活动重点参考了学术界对于朱自清的人品及作品集的评价,结合朱自清人格魅力及《背影》表述的父子亲情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和价值感培育;在50—80年代,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背影》选文被删去,《背影》的教学活动停滞了近30年;90年代回归中学教材后,《背影》的教学活动与当时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契合,即注重学生“双基”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教师致力于挖掘《背影》的词句段落与写作的学习训练价值,带领学生斟酌品味词句段落在文中表达的意义,重点剖析《背影》的词语句段、篇章结构艺术等内容,而课文中的主旨情感则多作为辅助教学内容,对文本的德育价值挖掘不深;2000年以后,关于《背影》的文本解读、教学活动设计等内容逐步多元化,教师在围绕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将个人对文本的解读及教学风格融入教学活动,出现了不同教师不同教法的现象;在教学内容上,《背影》的语文学科基础能力训练与培育情感的教学价值基本实现并重。其次,对三个阶段《背影》的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内容作纵向比较分析,可以明显发现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从基础能力训练向情感培育倾斜、单一型学习向复合型学习转变的趋势,特别是在2018年部编版教材全国推行使用后,教师在《背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上更是有了很大变化,从学习课文、掌握知识、培养情感,向学习和掌握同一类型文本的阅读方法、学习方法转变。本论文在第三章对部编版教材中《背影》的教学目标、教学主题、单元安排等内容进行了阐述和探讨,对于《背影》在部编版教材中的定位和教学活动的研究是其他同类型研究暂未涉及的内容,也是论文研究的一处侧重点,延展丰富《背影》教学史研究成果,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背影》及散文的教学思路、教学活动设计等的微观和宏观参照,进一步推动《背影》的学术研究。
其他文献
在国家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今社会,字体设计也应该加入中国传统书法元素,以此为基础,才能确保更有力地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使传统书法元素与现代字体设计协调地融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将对这个问题做出一定的研究和分析。
资助育人对贫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是兼顾贫困大学生健康成长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措施。在对资助育人内涵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探索我国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中所面对的观念认知差异、制度不完善、资助过程程序化,而育人过程简单化等困境。提出树立科学的资助育人理念、构建资助育人的一体化工作制度、开拓有内涵的发展资助模式、开展多种教育形式、增加资助育人效果的长效性等关于贫困大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提升路径
近年来,山东北部地区的盐业考古研究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其中商周时期的制盐工艺又是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以新近发掘的寿光机械林场遗址为中心,在对该遗址战国时期的制盐遗存进行详细的梳理和分析基础上,着重探讨战国时期齐国的海盐制作工艺;进而与晚商西周时期的制盐遗存进行对比,探讨战国时期齐国制盐工艺的自身特点及技术进步,并对齐国制盐工艺淋煎法进行总结。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是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
豫剧《朝阳沟》是我国现代戏剧历史中的文化瑰宝,该剧用八场生动的剧情演绎和十几位被塑造得栩栩如生的角色展现出了我国五六十年代独特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准确地展示了我国解放初期农民应有的精神风貌。小提琴曲《朝阳沟随想》是作曲家受豫剧《朝阳沟》影响而创作出的衍生作品,其使用西方的传统乐器来演绎中国现代历史中独特的文化与历史背景,展现出了音乐艺术在这一领域里中西结合的潜力。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
建构符合我国实际、体现我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体系,是推动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需要,是新时代呼唤高质量教育评价的必然要求,以及我国丰硕的教育评价实践经验理论化和教育评价理论更新的应然需求。建构我国现代教育评价理论体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立德树人这一根本遵循的指导之下,依循一定的基本原则,运用一定的思维逻辑。立足我国教育评价的改革和发展实际,可分别从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内容论、方法论
目的:探讨膜泡分拣蛋白72(vacuolar protein sorting72,VPS72)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观察VPS72在肝癌细胞株Huh-7中低表达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GEPIA分析TCGA-LIHC和GTEx-LIHC公共数据库,分析VPS72基因在肝癌组织和正常肝
目的:采用不同形式蝶形切口矫正唇裂继发鼻畸形伴有的鼻背缺陷、鼻尖突出度不足及偏斜、鼻翼畸形、鼻中隔偏曲等畸形,尽可能恢复鼻正常的对称三维立体结构,为进一步探索唇裂继发鼻畸形的手术方法提供依据。方法:从2018年8月-2021年1月,选择我院收治Ⅰ期修复单侧唇裂继发鼻畸形患者48例,年龄14~36岁(其中女性最小14岁,男性最小16岁),平均24.6岁,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对称蝶形切口与常规蝶形
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哲理散文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哲理散文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三观”价值,教学内容在中考、高考中占据一定的位置,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审美能力意义重大。初中语文哲理散文具有的注重哲理主题表达的文体特征,客观上要求教师在散文类课堂教学中有所区别地融入细化,个性化教学意识。尽管一线课堂教学的教学改革与研究者都力求改进哲理散文教学面临的问题,但初中
目的 探讨加味行健汤联合TACE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肿瘤局部控制及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89例胃癌肝转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实验组(n=45)。对照组给予TACE(1~3次),实验组给予TACE+加味行健汤(4个化疗周期)。观察两组肿瘤局部控制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改善率及治疗前、TACE治疗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历史文化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民族历史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源泉,也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在中国灿烂的文化历史发展中,无论是《诗经》,唐诗,还是元曲,音乐与诗词的发展都密切相关。因此,作为一名声乐学习者,本篇论文将以古诗词为研究对象,以古诗词歌曲的定义与分类,以及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况作为开端,结合音乐会中的气息控制、不同歌曲的情绪把握等演唱实践,并选择了几首不同侧重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