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汉民族“семья/家庭”观念的对比分析

来源 :东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jianh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念是当今文化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与语言和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文化语言学中的观念被看作是文化的基本单位,是文化的浓缩和结晶。文化语言学视阈下的观念分析,从观念的语言表达层面出发,揭示其深层次的涵义,旨在分析该观念所表达的民族文化特点。  家庭观念涉及了一个民族的道德规范、生活习俗、传统文化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民族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家庭观念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观念之一,那些表达家庭观念的语言单位可以体现出一个民族的心理和精神文化。本论文以文化语言学的观念分析理论为指导,采用对比的方法从词源和词典释义、谚语、文学创作和歌曲等方面对俄汉民族的“семья/家庭”观念进行分析,并且对俄汉民族家庭观念的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探究俄汉民族“семья/家庭”观念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加深对俄汉两个民族的了解,并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明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及研究的目的、意义、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观念及观念分析理论。主要对文化语言学视域下的观念、观念分析理论进行理论阐释,该部分为本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为俄汉民族的“семья/家庭”观念。分析俄汉民族“семья/家庭”观念在词源和词典中的释义,并以俄汉民族的谚语、文学创作和歌曲为语料,采用共时分析法阐释俄汉两个民族的“семья/家庭”观念;第四部分为俄汉民族“семья/家庭”观念的特点分析。本部分归纳总结俄汉民族“семья/家庭”观念的特点,探讨宗教信仰、社会制度、民族性格以及民族传统对俄汉民族“семья/家庭”观念的影响,揭示俄汉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民族心理;最后是本文的结论部分,对本论文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
其他文献
林芙美子与张爱玲均是中日两国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她们都经历过生命的吹坷与爱恋的背叛。同时,由于中日两国历史文化间的联系源远流长,使得她们笔下的中日女性,在命运上有着
面子普遍存在于各文化中,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社会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交网络上的人际交流已经俨然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研究旨在以社
意象图示概念是Johnson和Lackoff在Talmy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引入到认知语言学的,是该学科的经验主义理论支柱之一。意象图示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范围,是构建我们的空间域
21世纪,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间的文化教育交往变得更加频繁、广泛,世界各国陆续开发高等教育市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势不可挡。对于一个全球化背景
乱世混战,豪强并起  东北赛区历来豪强并起,从每年的八强名单就能看出来。每一年我们都能看到前一年不显山露水的战队忽然崛起,杀入八强。而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黑龙江大学、辽宁大学先后加冕该赛区冠军,也充分说明了本赛区各大战队的实力之平均。这与西北赛区向来由西安交大独领风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年的GTL东北赛区,DotA项目八强分别是大连海事大学、吉林省艺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文化学转向,在将文化作为文本来阅读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文本以及文本中的意义建构过程.诸如感知问题、身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