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活感受与绘画创作

来源 :西安美术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415722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从事美术学习以来潜心学习和观摩过大大小小的很多画展,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结合自身经历,越发认识到整个画界就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艺术世界。在当下文化环境中,一切艺术创作、艺术现象与艺术作为都在无形当中表现为一种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人们在审美层面上越发展示出了富有层次和挑剔的眼光,要想不断的提升创作水平,必须在深入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创作更好的作品。相对于今日现实世界给人丰富的感官刺激,绘画的水墨语言在表达上似乎显得苍白无力,缺乏生活感受,缺乏艺术表现力,更缺乏艺术价值。笔者结合自己这几年的外地写生、创作实践,想表达生活感受在绘画创作的重要作用。“中国画走向当代要靠自身的生活感受、积淀,只要真情实意的感受生活,沉淀生活,就会有丰富的创作源泉”。笔者以石鲁的艺术生涯以及刘文西、陈忠志、方增先等老一辈艺术家的代表作为背景分析,阐述“生活感受与自身情感与绘画创作”之间的内在关联。老一辈艺术家所付出的努力以及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我们的学习,借鉴的。尤其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对艺术的态度。他们追求在做好艺术前要先做好人,用细致、真诚、质朴、去对待生活。在生活中激发创作热情,找寻创作灵感。如果放弃对生活的热爱,那么创作也就无从谈起。笔者搜集相关资料文献及图片,进行了认真研究分析,并结合自身创作经历,从他们的生活经历、作品以及当今画界现状等展开论述,最终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那就是:艺术创作和发展离不开对生活的热爱,只有不断从生活中汲取营养,丰富情感,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也才能推动中国画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乃至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无不显示了农民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巨大力量,二十世纪以来作为上层建筑之一的油画艺术,时刻关注着农民的
传统的篆刻技法除篆法、章法、刀法之外还有做印法。虽然对其截然相反的两种意见和态度一直延续至今,但做印法已经客观存在于不少卓有成就的篆刻家的创作之中。这些篆刻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