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放烟火一直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且参与度很高的一项民俗活动。在现代化与城市化的背景下,烟火的发展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局面。一方面,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烟火产业蓬勃发展,制作与展演技术不断精良,逐步市场化、科学化、精细化;另一方面,以传统手工技艺为代表的传统烟火生存举步维艰,制作材料难寻、技艺难以传承、几乎丧失市场,遭受着毁灭性打击。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之后,我国自2004年开始逐步颁布各项文件进行非遗保护工作。经过文化普查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传统烟火类型逐渐被发掘,但总体而言已经衰微,或技艺失传、或有所改良。传统烟火类非遗研究保护工作也出现许多问题。在传统烟火保护方面,存在着“火药与安全”争论不休的局面,割裂了传统烟火制作技艺与其存在场域的原生关联,导致具体保护工作进展缓慢,出现“博物馆式”的保护模式,由此探索实际可行的活态保护措施尤为必要。在传统烟火研究方面,整体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制作技艺、传承人、文化价值等方面还需进行基础与深入研究,挖掘其艺术学、民俗学、美学等各方面的价值。传统烟火的品种、品名、制作、燃放方式与习俗方面因地域差异而各有特色,无法一一详述。就目前对于烟火类非遗的研究与保护工作来看,依旧把制作技艺与传承人作为重点,保护措施也与其他手工技艺类型相似,未考虑到传统烟火这一手工技艺形式的特殊性、传统烟火与地方性的自然人文环境、群众生活情境的关系,也尚未探寻传统烟火与其生存场域的互动性关联,由此形成的研究与保护的断层,必然引起传统烟火技艺发展的种种现实困境。烟火架是传统烟火类型中较有特色的形式之一,它是民间艺人集纸扎、竹编、彩绘、泥塑、焰火、皮影、声光等艺术为一体而创造出的一种综合民间艺术产品,极具研究价值。高氏烟火架是我国西南地区独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烟火架制作形式,其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且保护工作进展缓慢,对其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因此,文章以地方文化场域为视角,选取烟火架这一传统烟火制作形式作为研究类型,以永川高氏烟火架作为具体研究对象进行研究。本文以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保护为出发点,以烟火架与地方文化场域的关联为视角,以永川高氏烟火架为研究对象,采用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研究烟火架技艺的制作与表演过程,阐释烟火架在自然环境、历史人文、民众文化心理等方面如何构建地方文化特色,并从现实因素出发解析其传承发展困境缘由,探索烟火架乃至传统手工烟火在制作表演与传承发展方面的保护理念与实际可行的保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