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休闲思想及其当代实践价值研究

来源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apengge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休闲思想在其理论体系中基本属于一种隐喻状态,在宏观上,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主要隐喻在批判旧世界和发现新世界中,在微观上,马克思的休闲思想主要蕴涵在他的劳动观、自由时间理论、消费理论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劳动观是马克思休闲思想形成的关键环节,马克思在批判异化劳动和雇佣劳动的过程中,提出了“自由自觉的劳动”,隐喻了休闲的思想。自由时间理论是马克思整套理论体系中与“休闲”最接近的概念表述,马克思的自由时间概念既是一个时间概念,又是一个状态概念,而事实上,从状态概念去把握自由时间,更能理解自由时间的本质,理解自由时间与休闲之间的关系。消费是自由时间去向的一个重要要领域,马克思在研究消费问题中并非就消费而研究消费,而是在整个经济体系中研究消费,从人的发展角度研究消费,在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中,在批判异化消费的过程中,透露出了休闲消费的主张。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理论体系的终极归宿和价值旨归,也是休闲的价值和意义所在,马克思这种充满“人本主义”基调的理论走向,将“休闲”放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高度来定义,使得休闲能够跨越简单的闲暇状态,过渡到“成为人”的发展状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完整严密性,使得其休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就具有了连贯性和逻辑性。马克思休闲思想的逻辑建构是一个顺理成章的过程:劳动观是其休闲思想的逻辑起点——自由时间理论是其休闲思想的逻辑展开——消费理论是其休闲思想的重要视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是其休闲思想的价值旨归。所以,马克思并不是单单就休闲而谈论休闲,而是在根植于现实的政治、经济、哲学理论中生发出休闲思想,既有源起、也有发展,更有终极旨归。马克思一个世纪以前提出的具有休闲意味的人的发展问题,并没有被悬置,而是正在被一步步地实践。基于生产力的发展、体制机制的更新以及国家各类创新创业鼓励政策的出台,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当代社会正在实践着休闲或者说正在向休闲社会迈进。休闲思想是马克思理论体系开出的一朵奇葩,而时代发展正是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预见性,同时也凸显了马克思休闲思想在当代的实践价值。
其他文献
文化产业的含义:文化产业是指以产出和供给精神类产品为主要活动,把满足人们的各类文化需要作为主要目标的产业,广义上的文化产业指的是对文化意义本身的创作与销售,而狭义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本文着重阐明和研究发展西部经济所采取的模式与方式,并充分论证实施西部开发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树立生态伦理观的内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西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为公共标识提供了更为有效的传播载体,也带给了标识设计更多的发展机遇。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氛围和谐幸福,在这种大环境下,公共标识对人们的帮助越来越大,在城市建设设施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公共标识设计也有了新的变化。本论文以滨海城市公共标识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分析滨海城市案例,对滨海城市现有的旅游标识、道路标识、景观标识等公共标识进行系统研究。本文首先通过资料查阅与收集整理,结合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