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齐鲁地区与关中政治区联系密切,在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方面一直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从政治角度来看,齐鲁地区是兵家必争之地,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因此,也较为容易地受到政治的影响;从文化传统来看,深厚的文化底蕴支撑着齐鲁地区文化繁荣的场面;从社会状况及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地理环境、社会习俗还是经济基础,齐鲁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和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一方面,唐代齐鲁地区诗歌的创作主体整体上呈现出宦游诗人多、本土诗人少的特征;另一方面,齐鲁地区人杰地灵,名胜古迹特色鲜明,因此,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象成为齐鲁地区诗歌重点表现的对象,并且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综合考察唐代齐鲁地区诗歌创作的情况和特点,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初盛唐和中晚唐两个不同的时期。初盛唐时期由于政治开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士人们多以为官、寓居、漫游等方式来到齐鲁,以一个“体验者”的身份书写着齐鲁的山水风物,历史人文。在盛唐气象与齐鲁地区崇儒学、尚政治的文化碰撞交融下,诗歌意境阔大,语言上呈现出自然质朴的特色。士人们的入世心态,思乡情结,生命观照都热烈鲜明地表现出来。相较而言,中晚唐士人在齐鲁地区的诗歌创作明显要沉寂许多。安史之乱、藩镇割据及中晚唐混乱的政治格局使得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齐鲁地区也深受其害,这直接影响了士人的心态,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审美趣味和创作风貌。这一时期游历齐鲁的士人多以“游览者”的身份创作诗歌,他们的视野从广阔的山川大河转向身边的细微之物,由抒发远大的理想与抱负转向关注现实的悲欢与生存,诗歌意境也从开阔明朗走向清冷幽寂。他们的心态也从积极乐观、昂扬进取变为低沉悲观、徘徊惆怅,由感兴咏怀变为怀古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