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统计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大手术患者住院期间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事件发生率,了解并探讨我院骨科大手术患者当前的VTE预防措施及其效应。方法:随机入组符合入组标准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骨科大手术临床患者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5~93岁,平均(63.1±9.9)岁,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3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8例,行髋部骨折手术4例;采用非干预性(不干预临床诊疗方案)研究形式仅记录并分析患者诊疗数据。入组35例患者均采取了标准药物预防措施,均未采取物理预防措施,患者出院前或可疑症状性VTE时全部进行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并记录。采用自制病例报告表收集相关资料,包括人口统计学信息、入院诊断、活动情况、伴随情况、既往疾病、实验室检查、手术类型、手术信息、卧床或制动天数、VTE预防方式、伴随用药、死亡、VTE事件、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大/小出血事件、出院后的VTE预防方式、死亡、症状性VTE事件、大出血事件等。采用双侧检验统计并分析VTE发生率并总结物理/药物预防措施的保护效应,p<0.05视为有统计学意义,并计算风险比值比(odds ratio, OR)。结果:术后症状性VTE患者14例,经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确诊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3例,发生率为8.57%,排除11例,发生率31%,即假阳性率78.6%。我院骨科大手术后VTE药物预防措施符合指南标准,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国内外报道的非预防组平均水平,p<0.001,OR值0.139,提示我院药物预防措施使DVT发生风险降低为非预防组13.9%。年龄、性别、BMI、制动时间、吸烟、糖尿病、呼吸衰竭、COPD、充血性心衰、感染、恶性肿瘤、妊娠、活动性出血、激素治疗、静脉曲张、卒中史、血栓栓塞病史等不同危险因素因样本量小,数据收集后未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大手术后VTE药物预防措施规范、有效,DVT发生率为8.57%,低于国内外报道的非预防组发生率,OR值0.139,我院药物预防措施的规范使用能够显著减低VTE发生率。同时,术后DVT假阳性率较高,提示应注意物理检查及鉴别诊断的重要性。年龄、性别、BMI、制动时间、吸烟、糖尿病、呼吸衰竭、COPD、充血性心衰、感染、恶性肿瘤、妊娠、活动性出血、激素治疗、静脉曲张、卒中史、血栓栓塞病史等不同危险因素可能与DVT的发生有关,但在本研究中因样本量小未进行统计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