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组织大学生实践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可作为重要教育载体用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然而,根据多年来各高校学生组织活动整体情况来看:学生组织活动同质化严重、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创新缺乏;学生参与度不高、实效性较低、组织管理漏洞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这些活动本来所具有的可培养和锻炼学生素质能力的功能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究其原因主要体现在:高校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大多都是采用“计划-规范”模式,也即先规划活动内容、流程和目标等,然后依照计划安排以既有的活动形式逐层往下铺展和落实。然而学生往往都不太认可这类活动形式;也不利于调动低层人员工作积极性;学生工作机械化,组织活动形式单一,固守成规丧失新意。组织者基本都是学生组织的高层,这些人因身处学生组织高层,对广大学生缺乏足够了解,无法针对学生特点及需求组织开展活动,由此造成多数学生主观能动性偏低而处于被动位置。多数学生都会产生这样的认知:即活动组织没自己什么事,当为学生干部们的职责与任务,使得学生中的众多好想法都未能被挖掘出来,由此使学生的创造力受到局限。学生组织为建立有效、科学的选拔与激励机制,在开展工作时往往倾向于沿用往届老旧模式,犹如旧瓶装新酒,换芯不换装,形式固化,缺乏创新。在这一形势下,怎样革新和改进学生工作模式,建立健全与学生全面发展相适应的学生活动管理模式,赋予其灵动性与创新性,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本文以山东协和学院为案例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分析了高校大学生活动项目运作现状进而在此基础上以山东协和学院“挑战杯”项目运作实践进行研究,最后,分别从高校增强项目运作政策扶持力度、加强项目运作环境的引导及管理机制、打造品牌项目三个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活动项目运作的完善策略,以期为山东协和学院大学生实践活动项目管理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