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制自1994年颁布施行以来,虽然在调节个人收入等方面取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税制建设滞后及征管乏力等因素,其应有的功能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在这种背景下,探讨税制改革是否遵循世界税制改革的规律、如何构思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制度等等,都将关系到转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这也是本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政策理论进行研究的动因和意义所在。本文主要根据笔者在日常征管工作中的经验,搜集大量数据,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基本国情,采用比较分析、查阅文献等方法,提出了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改革方向。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即通过分析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对西方国家在税制设计方面的系统回顾、国内有关学者专家在税制和征管两个领域的研究实践成果,以及对个人所得税基本理论的精确概括,明确了对个人所得税税制研究的动因,指出征收个人所得税具有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并通过对我国个人所得税现状的系统分析,揭示在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税率、课税范围、征管效率、纳税环境等八方面的漏洞与不足。第三部分是个人所得税的国际借鉴。归纳了西方发达国家的个人所得税制特征,从而总结出发达国家个人所得税改革值得我国借鉴的成功经验。第四部分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指出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过渡税制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确定费用扣除标准、确定合理的征税范围等税制方面的发展建议,以及确定了为完善征管应建立的七个系统,同时提出了具有实际可操作的创新型思路,即:1、以家庭为单位纳税,参照消费价值指数、工业价格指数、通货膨胀率等数据以及家庭成员数量、抚养子女人数、赡养老人的情况确定费用扣除标准。笔者从缓解就业压力这一崭新的视角解释了以家庭为纳税单位的好处,同时,提出了“家庭”范围的界定,及如何确定申报纳税地点。2、要对于准确、按时申报的纳税人采用诸如与社会福利挂钩的申报激励措施。但在确定前应该进行公示,达到公众参与监督的目的,以防止“搭便车”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