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企业也随之走上了高速崛起的道路,产品质量事件频发,不仅给消费者带来了无法弥补的伤害与痛苦,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遗憾。 结合以前学者对产品质量事件的分类标准,本文根据产品质量事件的发生主体是否是企业自身,将其分为内部产品质量事件和外部产品质量事件。其中,内部产品质量事件是指企业自身直接发生并经曝光生产存在缺陷或危险性的产品从而引起消费者的质疑和不信任的事件。外部产品质量事件是指由于行业内其他企业被曝出发生生产存在缺陷或危险性的产品从而引起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其他企业信任度下降的事件。这两类质量事件是相互关联的,通常大型的内部产品质量事件发生之后,政府机构就会介入,在界定该事件是个例还是普遍现象之前,此时对发生质量事件以外的其他企业造成的影响就是外部产品质量事件所带来的。但这通常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因为政府机构通常会很快给出整个行业其他主要厂家的产品质量报告,这样企业的产品质量过关与否就是铁一般的事实了。 外部产品质量事件除了会对企业自身造成严重的损失和威胁以外,甚至可能使整个行业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比如“三聚氰胺”事件,使企业甚至整个行业损失如品牌美誉度、客户购买率等有形或者无形的资产,这样行业内的其他企业就会受到外部产品质量事件的困扰。有效的外部产品质量事件危机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而一个不成功的外部产品质量事件危机管理将很容易使企业也陷入其他企业的劣质漩涡中,从而对企业品牌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长期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本文首先基于博弈论研究了产品质量和成本之间联系的纽带即价格应该满足的关系,并提出了外部产品质量事件的概念和原因。其次,我们分别分析了外部产品质量事件前质量管理实践和企业资本市场表现的关系以及外部产品质量事件后基于归因而形成的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最后在实证研究环节,我们第一步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验证了与事件发生之前相比,外部产品质量事件后收益率的波动幅度的确是更大的;第二步基于CAPM模型计算企业受到外部产品质量事件的影响而造成的累积异常收益率;第三步因为选取的控制变量之间具有相关性,先采取因子分析进行降维得到两个共性因子;第四步从归因的角度,选取出错环节指标为自变量、以第三步得到的两个共性因子为控制变量对累积累计异常收益率进行回归分析,并据此得出各个变量对累积异常收益率的影响关系和影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