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的大规模定制决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ostKill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消费者的异质化偏好,传统的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以及小规模定制模式难以满足众多消费者的特定需求。而结合定制与大规模生产优势的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生产模式则可以更好的迎合消费者的偏好,帮助企业抢占市场份额。诸多企业(如Dell)借助此生产模式取得了成功。但大规模定制的采用同样可能带来高于传统生产模式的成本溢价。因此,权衡得失从而选择最优的生产模式成为众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成为了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在综述大量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引入品牌效应(Brand Effect)等参数构建消费者效用函数;引入产品线成本等参数,构建企业效用函数。从而衡量了大规模定制带来的额外效用及成本溢价。并基于此,在垄断市场以及双寡头市场上分别构建优化模型与博弈模型,分析两类型市场上企业最优决策及市场均衡状况,并通过敏感性分析以及数值模拟讨论参数变化对企业决策及相应市场状况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主要如下三个部分。
  首先,在垄断市场上,通过拉格朗日方法求解带约束的优化函数,给出企业在不同决策环境下的决策情况并讨论外生参数的影响。得到的主要结论有:①企业有相对较高的负品牌效应时不采用大规模定制,且企业利润与企业的定制程度正相关;②消费者的意愿支付超过单位旅行成本时,若产品线成本较低则企业选择完全定制(Complete Mass Customization,CMC),否则企业将放弃大规模定制;③当垄断企业采用大规模定制策略时,没有消费者购买次优产品,也没有消费者获得正的消费者剩余。
  之后,本文在双寡头市场上构建Stackelberg博弈模型,求解目标企业在面临不同对手企业竞争时的最优决策及市场均衡状况。研究发现:①双寡头市场上负品牌效应较大的企业同样会放弃定制;②双寡头市场上不会出现两个企业同时采用大规模定制策略的时刻;③当大规模定制企业的最优策略是完全定制,对手企业将会被挤出市场,且此时消费者可以获得最高的消费者剩余。
  最后,论文对比两类型市场上目标企业的决策及市场均衡状况,分析参数变化对不同类型市场上企业及消费者的影响。得出:①当消费者意愿支付足够大时,垄断市场上的企业一旦最优策略为大规模定制,则企业一定选择定制全部产品,而双寡头市场上此结论不成立;②垄断企业的定价及利润与意愿支付正相关,而双寡头市场上的目标企业不受其影响;③旅行成本的变化对垄断市场以及双寡头市场上企业的战略决策、优化决策的影响相反。此外,大规模定制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在两市场上也存在诸多差异。
  本文的结果对前人关于大规模定制的理论研究进行了一定的拓展,引入品牌效应及产品线成本等参量,借助最优化模型以及Stackelberg博弈模型等方法探讨企业在不同市场上的最优决策问题,并作相应的策略对比,同时揭示出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相关影响。本文的结果将对大规模定制的发展做出一定的理论贡献。
其他文献
为了准确测量四轴精密离心机的3条工作半径,确保离心机产生的向心加速度精度,首先通过经纬仪引出回转轴线的方法,准确测量了3条半径之间的夹角,以及半径差值,在三个A、B、C轴端各安装3个基准圆柱,将基准圆柱所确定的轴线调整到相应的回转轴线上,然后测量各个圆柱的直径,并用游标卡尺测量A,B,C圆柱各外沿之间的距离,再换算出各轴轴线之间的距离,并根据3条半径之间的夹角,以及各个半径的差值,换算出了准确的3个工作半径.误差分析表明,采用该方法,工作半径测量误差的标准差满足要求.
针对无心磨床的工作原理与加工特点,设计一种自动化上下料装置,运用PLC控制技术对系统中供料装置、出料装置、传输机构等各部分运动状态及工作程序进行精准控制来实现产品从供料到取件的自动化、连续性生产,通过验证,该系统设计方案稳定可靠,为此类机床加工过程的自动化改造升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与方法.
为解决目前市场上鞋柜普遍存在的存取鞋不方便的问题,在机械传动合理的基础上,辅以TXT控制器和Robo Pro编程软件,基于慧鱼模式模拟实际情况设计了一款智能鞋柜存取清洗装置,重点阐述存储系统、清洗系统和运输系统机械结构设计,该装置实现洗鞋、刷鞋、存鞋和寻鞋一体化,达到了解放用户双手,为用户节省时间的目的.
针对于显示屏幕制造行业工艺过程中的切割工序,介绍一种基于采用刀轮式机械切割工艺的自动化切割设备,对于显示屏幕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常见的切割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对刀轮下压机构和玻璃供料机构的改进,改善了以往机械式切割设备不足,提高了工艺过程中的切割工序的切割质量和精度,从而提高了制造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