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课标视角下重新认识与把握数学学科的教学,成为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碎片化”教学,预防“碎片化”现的关键,便是提倡整体教学观.精致理论所提倡的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的教学观与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将精致理论与单元教学设计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精致理论的单元教学设计.由于导数及其应用的内容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数学教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何在新课标视角下重新认识与把握数学学科的教学,成为了教师必须直面的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仍然是“碎片化”教学,预防“碎片化”现的关键,便是提倡整体教学观.精致理论所提倡的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的教学观与新课标的理念是一致的.因此,本文将精致理论与单元教学设计相结合,构建了基于精致理论的单元教学设计.由于导数及其应用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且题型灵活多变,给学生的深层理解和问题解决带来了困难.以本单元为例改进教学设计,能够启发学生对于导数单元的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对精致理论、单元教学设计与高中导数教学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分析了精致理论对于单元教学设计的指导意义;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对导数单元教学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当前导数教学轻知识重应用,简化了对单元核心概念与原理的探索,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流于浅层;教师对单元教学设计的认识不准确,习惯从经验出发开展教学,缺乏更新教学方法的探索精神.结合上述研究,构建了基于精致理论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以导数为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详细阐述了基于精致理论的单元教学设计方法:(1)宏观上要整体把握单元内容,构建单元知识体系.通过教学要素分析与单元知识体系梳理,确定单元核心内容.(2)围绕单元核心内容制定课时计划、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教学目标的取向要实现高、低层次目标之间的双向促进,以“低”搭建“高”,以“高”引领“低”,做到目标、教学与评价三者的统一.(3)教学设计要聚焦核心、整体规划;渐进精致、螺旋上升;定期综合、及时总结.新授课要注意构建思维困境,用高品质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逻辑联系,延长获得过程,巩固学生的知识框架;设计课堂教学主线,用有价值的问题引领数学课堂.习题课要选择基本问题;从简单到复杂进行排序;精致分析,化难为易;重视解题回顾,明确通性通法.微课要重视选题的价值性、内容的精致性以及制作的简洁性.
其他文献
关于初中阶段与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研究历来都是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议题,众所周知,初高中不论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还是教学活动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几何是人们解决现实问题和数学问题的重要模型.学习几何课程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以及发展个人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以发挥几何的教育功能就显得更具研究价值,是中学数学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本学位论文以初高中几何为研究对象,立
数学运算素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六大核心素养之一,而圆锥曲线解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良好载体.高中生对圆锥曲线综合题的学习掌握情况并不理想.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圆锥曲线的综合题,本研究以高三第一轮复习为例,探讨圆锥曲线解题教学的策略,提升学生圆锥曲线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本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调查高中圆锥曲线解题教学现状;(2)对全国I卷圆锥曲线近五年的高考试题进行
2017年版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所以过程性评价不容忽视。SOLO分类理论是一种以层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它可以为评价学生的思维水平提供一个通用的模板,所以教师可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过程性评价。众所周知,圆是平面解析几何的基础内容。由于圆知识的特殊性,多数教师不重视圆的教学,给学生深层理解和问题解决带来了困难。因此,本文基于SOL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数学教育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STEM教育理念是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教育理念,在数学教育日益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实践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当今,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中学数学教学恰逢其时。本文研究STEM教育理念下的中学数学教学,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三种研究方
数学竞赛是发现、选拔和培养数学人才的重要举措之一,而平面几何一直是数学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的解题过程进行系统地研究是丰富数学竞赛理论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对数学解题的模式识别理论已有深入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结合国内外数学竞赛中的平面几何试题,根据模式识别理论对数学竞赛中平面几何的解题过程进行研究和探讨.本研究主要包含以下方面: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概述.
数学学科是一个结构严密、逻辑完整的整体,数学教学是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认识这个整体的过程,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随着学生认知发展而逐渐加深和扩展的,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因此在教学时要抓住整个知识的主线,把握每个阶段知识的特点,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发生更有效的纵向迁移.在中学数学中,函数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它不仅是数学的核心概念,也是数学的重要基础,因此函数的相关教学显得格外的重要.为了促进初中学生能在
中学生学习评价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课题.对于学习者来说,单纯从其学习成绩已经不足以评判其学习效率的高低.本文从探究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入手,通过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习评价.一方面通过量化的形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测量、比较和分析.另一方面,从新高考“3+1+2”模式入手,运用SPSS20.0软件分析各高考科目的相关性及其原因,意在为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考试科目组合,提高自身的学习效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丰富作业的形式,提高作业的质量,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这意味着,数学作业的质量、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必须成为教师直面的问题.然而,当前的高中数学作业中“重复训练”、“形式单一”等现象依旧普遍存在,影响着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降低了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质量.基于这样的理解,并注意到学生的认知负荷对数学作业完成情况产生的可能影响,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作为理论指导
农业产业化是从整体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风险投资就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国内外农业产业化、风险投资研究基础上,分析国内农业产业化项目发展历程及其引入风险投资的意义,结合风险投资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农业产业链和农业产业化综合项目的典型案例,总结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的运作机理。针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引入风险投资面临的障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落实到数学教育教学中,则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培养学生“四基”,发展学生“四能”.有效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合理的学习之上,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为中心”正是基于此提出的一个理念.然而,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实施中,重教而轻学、教为中心的现象仍较为普遍,这直接影响到了教学的有效性,进而影响了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