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功利主义在现代的道德哲学和社会伦理中一直以某种形式处于主导地位。每一种理论学说的形成都或多或少是因为关注或者想要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功利主义也不例外。功利主义学说体系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逐渐被确立起来的,资本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很多弊端,而功利主义者不但发现了这些问题,而且积极建构自己的理论学说体系来解读甚至是想解决这些现实问题。但正像“人无完人”的意蕴所指一样,功利主义的现实指导意义并不是尽善尽美,虽然其所倡导的一些价值理念以及原则是积极的正面的,但其消极的一面也在很大程度上给社会的正常发展注入了不利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仿佛总喜欢忽视它积极的一面而将其消极的原则扩大化。尤其在中国,功利主义由于各种原因一直受到各种误解,有很大一部分人们不但不清楚功利主义的理论内涵,甚至将生活中的功利主义指导原则完全等同于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对社会生活的这种双重作用源于它本身的理论困境与难题。功利主义所面临的难题也是功利主义者提出的命题之一---个人功利与社会功利和谐一致的命题。功利主义者一直固守于自己的原则而难以跳出理论困境,也正因为此,功利主义一直让人诟病。本文通过援用哈佛大学罗尔斯教授的一些概念、观点和理念,演绎了在社会基本结构正义原则的运行下,个人在社会中的职责、义务以及“分外行为”,并分析了导致个人功利与社会功利矛盾的因素以及二者存在和谐的可能性。功利主义为了“幸福最大化”倡导“为了他人以及社会的较大幸福可以牺牲某些人的幸福”原则,这一原则并不能保障每个人的合法权益和利益,一部分人随时有可能为了他人和社会而“自我牺牲”。功利主义所推崇的这条原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不公正,这种不公正累积到一定程度极有可能造成个人对社会的信任的逐渐缺失进而演变为个人对社会的信任危机,长此以往,一个健康的社会就丧失了自我支持力量即“正义感”。所以,功利主义者对公正理念的忽视,正是它一直处于理论困境的关键性因素。对此,我们社会主义功利观不但要从公正的视角积极扬弃功利主义的理论体系,并且要努力构建符合我们国情的社会主义功利观,这样,功利原则才能为我们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积极的指导意义和有效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