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中的政府作用研究

来源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k119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诸多传统、非传统挑战不断涌现,如战争、极端天气、国际游资炒作、个别国家囤积性采购、利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等,都是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和粮食短缺的重要因素。2016年,全球饥饿人口数量达到8.15亿,比上年增加3800万人,世界人口的九分之一长期得不到维持健康所需的基本食物(1)。与此同时,粮价波动对粮食安全乃至人类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极端天气频发、农产品市场金融化进程加快、汇率波动等因素叠加,未来粮价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强。粮食安全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全局,所以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一项长期且紧迫的重大任务。“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粮食连续增产,而要向耕地保护,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新技术推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和提升等方向倾斜。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粮食持续增产增效对缓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积极尝试和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河南省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优质粮食作物品种少、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投入资金匮乏、涉农劳动力短缺等不利因素。论文主要对河南省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政府的财政、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等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政府作用进行剖析研究,提出了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举措:改革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发挥财政金融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打造农场粮食市场链条,培养农民经营理念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重点污染源排放状态的自动监控,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环境评价提供客观的科学依据,采用了计算机、通讯和自动化领域最新的产品和技术,从而构建新一代的污染源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  关键词:物联网;环境;检测(监控);平台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在2009年12月举行,许多国家希望达成一份具有约束力的二氧化碳减排协议。与此同时,各国
思政教育一直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社会对高校的思政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要求,人文关怀成为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内容。人文关怀主要体现为以人
庐山冰期是否存在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话题,至今也无法定夺。大量争论文献,特别是“冰斗”“U形谷”形态、“冰碛”的粒径、网纹红土的分布、孢粉的分析及古气候等研究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