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久以来,粮食安全问题一直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世界粮食安全形势日趋复杂,诸多传统、非传统挑战不断涌现,如战争、极端天气、国际游资炒作、个别国家囤积性采购、利用粮食生产生物燃料等,都是导致国际粮价上涨和粮食短缺的重要因素。2016年,全球饥饿人口数量达到8.15亿,比上年增加3800万人,世界人口的九分之一长期得不到维持健康所需的基本食物(1)。与此同时,粮价波动对粮食安全乃至人类发展的威胁越来越大。极端天气频发、农产品市场金融化进程加快、汇率波动等因素叠加,未来粮价的不稳定性越来越强。粮食安全关系到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全局,所以确保粮食安全是中国一项长期且紧迫的重大任务。“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我们不再一味地追求粮食连续增产,而要向耕地保护,耕地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新技术推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巩固和提升等方向倾斜。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河南省粮食持续增产增效对缓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积极尝试和较大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河南省在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过程中依旧面临着人均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优质粮食作物品种少、结构不合理,农业农村投入资金匮乏、涉农劳动力短缺等不利因素。论文主要对河南省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中政府的财政、科技、信息、金融、保险等政策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对政府作用进行剖析研究,提出了提升河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举措:改革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发挥财政金融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打造农场粮食市场链条,培养农民经营理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