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模式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ijiren_rub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大、分布广,在具有某些普遍性特征的同时,相互之间的差异性更大,发展的历史条件、自然条件、发展前景、发展模式和功能类型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别。每个中小城市都应该带着自身的历史和自然条件去发展,但每个城市发展的方式都是不同的。因此所谓的模式只能是发展中的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发展框架、发展体系来引导中小城市客运系统自主的发展,在发展中进化出最适合自身的客运系统。 首先,论文对典型中小城市发展的普遍性和差异性做出了分析。普遍性是研究的共同基础,而差异性则意味着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模式只能是动态的发展框架,而不是静态的发展指标和固定的发展结果。在对中小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现状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趋势。 其次,在自组织理论的指导下,对中小城市客运系统发展的过程和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城市客运系统的发展一方面有自身的内在规律,与城市的形态、规模和发展水平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规划者可以通过调节客运系统构成要素的组成、比例、布局、发展政策等作用于客运交通系统,以影响其运动的过程。客运系统的发展在自组织和他组织的双重作用下演化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简化的城市客运交通系统发展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 再次,针对中小城市在发展上的普遍性,本文对适应中小城市发展的客运系统的组成、定位等进行了一些研究。客运交通系统从整体上可以分为硬件上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和影响其发展的交通政策。从交通工具自身特点与城市规模、城市特性的适应性方面提出了适应中小城市发展的交通结构;从适应城市布局特点和适应城市交通结构两方面加以考虑,提出了适应中小城市发展的道路网、交通枢纽和停车场:从城市交通行政管理政策和交通市场政策两方面加以考虑,提出了适应中小城市发展的交通政策体系。 接下来,通过对中小城市的自组织和他组织规律的概括与把握,提出适应中小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发展机制,建立一种基于自组织的二维城市客运交通(他组织)规划发展模式,在体制上可把握、有弹性,在时间空间上相互照应。 最后,以晋江市为例,对中小城市各发展阶段所对应的发展模式进行了一些分析和研究。
其他文献
从船舶自动化思想产生至今,船舶自动化研究得到航海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并且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特别是2000年在SOLAS公约中IBS配置的正式规定,IBS的实现更是成为航海界的热
抽搐是临床常见症状,可表现为癫痫持续状态,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抽搐病因及机制复杂,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对患者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中毒性抽搐常有报道,成为临床不可忽视
热休克蛋白(HSPs)家族作为一个庞大的糖蛋白超基因家族,其每个家族成员在机体受到应激刺激时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脓毒症患者体内,当机体受到感染、炎症反应、器官衰竭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