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认为腰痛是以腰部一侧或双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腰部骨骼肌是腰部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活动参与者,腰肌损伤是腰部疼痛的重要病因之一,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因为受损的骨骼肌恢复非常缓慢,且多为不完全甚至永久性的功能不恢复,所以骨骼肌损伤是运动创伤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骨骼肌细胞损伤既有炎症、凋亡及坏死等表现,同时又进行着不断地修复和再生,其中微循环的改善是机体生理及病理性组织修复和损伤愈合的基础,而微循环的改善包括血管再生。在以往研究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的实验中,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是评价骨骼肌损伤的常用指标;骨骼肌细胞内Ca2+增多的程度与肌细胞损伤程度成正比,细胞内Ca2+的不可逆性增高是引发细胞结构破坏的原因之一,故细胞内Ca2+的变化常作为评定细胞损伤及新陈代谢的指标之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最重要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在损伤后血管再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角色;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常用于心肌缺血、肿瘤、脑梗塞、脑卒中等方面的研究,是评定局部组织中血管再生情况的重要指标。针灸作为中医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激发经气运行、疏通经络、调畅气血、调节阴阳,具有止痛、镇静、增加血流量、减少血流阻力、改善微循环的状况以及促进血管再生等作用。目的:观察电针委中穴对骨骼肌损伤模型大耳兔局部大体观察、组织形态学、血清CK和细胞内Ca2+等损伤修复情况,比较血清VEGF.腰肌VEGF及MVD表达的变化规律,从血管再生角度探讨针刺委中穴修复腰肌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大耳兔随机分为电针委中组、电针阿是穴组、模型组和空白组。电针委中组、电针阿是穴组、模型组采用损伤腰肌的方法造模,造模后电针委中组和阿是穴组给予电针治疗。14d后取材进行指标检测。结果:造模1d后,与空白组相比较,电针委中组、电针阿是穴组、模型组大体观察评分和血清CK值均升高(P<0.01);造模14d后,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局部组织形态学评分升高(P<0.01),血清CK和VEGF含量、腰肌细胞内线粒体和胞浆中Ca2+的含量、腰肌VEGF和MVD的表达均明显增加(P<0.01);电针委中组和电针阿是穴组的组织形态学评分升高(P<0.01),血清CK、线粒体Ca.2+的含量、骨骼肌MVD的表达增加(P<0.05),但血清VEGF、胞浆中Ca2+的含量和骨骼肌VEGF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委中组和阿是穴组的组织形态学评分、血清CK和VEGF含量、腰肌细胞内线粒体和胞浆中Ca2+的浓度、腰肌VEGF和MVD的表达均下降(P<0.01)。电针委中组和电针阿是穴组血清CK和VEGF含量、腰肌细胞内线粒体和细胞浆中Ca2+的浓度、腰肌VEGF和MVD的表达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兔腰肌损伤14d后,电针委中穴可以降低血清CK的含量,降低腰肌受损细胞内线粒体和胞浆中Ca2+的浓度,促进腰肌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是电针调控VEGF的表达规律,促进其发挥再生血管的作用,缩短微血管再生时间,使部分再生的微血管聚集成大血管或进行自体闭合的时间提前,从而使微血管密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