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整治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土地整治工程的质量和项目建设、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土地整治体制、法制有待完善和创新。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土地作为农业的载体,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尤为重要,因此,一系列针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而土地整治作为其中一项复杂、庞大的工程,在现阶段明显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甚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云南省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与境外多个国家接壤,拥有全国最多的少数民族种类,区域内山地面积占80%以上,具有边境接壤多、少数民族多、山区面积多的特点,该地区发展受到自然、经济、社会条件限制。针对上述情况,国家实施了“兴地睦边”土地整治重大工程等计划,加大投资力度,但一些问题却随着而来,一是土地整治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标准相同,不能很好的结合各地发展的情况,对解决制约地方发展的主要问题效果不佳。二是,我国现阶段土地整治工作实践主要借鉴外国土地整治发展模式,而国情之间的差异以及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水平,使得眼下的各项条件已无法继续为当前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更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从论文立题背景、目的与意义三个方面,归纳总结国内外土地整治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当前土地整治的相关理论,并就本文研究所需的理论依据做了解释及阐述。通过介绍云南省土地整治的现状,提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归纳云南省土地整治历史及其土地利用特点,重点分析了云南省土地整治的主要问题,并由此分析云南省土地整治工程分区影响因素,同时在此基础上选取云南省土地整治工程分区指标,运用多种方法构建云南省土地整治工程分区指标体系。总结现有的分区方法,本文综合得出了云南省土地整治工程分区的结果,分为滇西北高原山地整治类型区、滇东北高山整治类型区、滇东南喀斯特地形整治类型区、滇南低山平原整治类型区、滇西南山谷盆地整治类型区、滇中高原盆地整治类型区。在此基础上对云南省土地整治工程模式进一步研究,通过选取符合整治区自然条件及耕作习惯的作物,划分出三大工程,进而提炼出符合云南省省情的滇西北立体开发生态保护工程模式、滇东北节水灌溉工程模式、滇东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模式、滇南高标农田工程模式、滇西南生态灾害防治工程模式、滇中引湖节水灌溉工程模式,同时对未来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提出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