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筠,清代文字学大家,着述等身,有《说文释例》《说文句读》《说文系传校录》等代表作。国图藏《许学札记》稿本,自题“安邱王筠菉友未成稿”,是从未刊行的新材料。《札记》与《释例》体例、内容相似,实为《释例》的初稿。本文拟以国图本《许学札记》为研究对象,将其与《说文释例》的相关篇章作一对比,研究从以下五部分展开:
第一部分,回顾王筠思想的研究现状,介绍选题的研究价值与方法。学界多探讨王筠整体思想、单个术语观念等,研究大都位於共时平面,缺少历时层面的探索。《许学札记》的出现提供了探求历时角度王筠思想演变的新材料。因此,可运用文献校勘法、演绎归纳法、历史比较法来考察王筠汉字学思想的早期风貌、後续流变,提炼可供借鉴的治学方法、态度、理念。
第二部分,略述王筠和《许学札记》。王筠处於乾嘉之後《说文》研究极盛之期,又在山东学者群体内的争鸣鼓荡中,独辟门径,写出《说文释例》这本许学巨着,并提出了“分别文”“累增字”等具有相当科学性、前沿性的术语论点。《许学札记》一册,毛装,108页,整体保存良好,推测作於1834年到1837年间。内有21篇,各篇按照专题辑录条目,既有篇题基本与《释例》相同。《札记》内容可大致分为《说文》体例、汉字形体、汉字构形、订误等四方面。
第三部分,比对《札记》《释例》的对应篇目。按《札记》章目次第,循序分析各篇的主题、内容,收入《释例》的情况,包括收录条数、不收条数、移入他篇条数。经对比发现,《札记》的大多数条目都收入《释例》,有的原绦录入,有的增补他书材料、金石文字来佐证观点,有的因见解扩充、成熟或更改而归入《释例》新篇章,亦有因他人已有论述或看法转变而删除。总体来看,《释例》的大体酝酿在《札记》中。
第四部分,探析王筠汉字学思想的前後变化。《札记》虽无《同部重文》《异部重文》《分别文、累增字》三篇,却蕴含在其他篇目里,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观念在此时已趋向成熟。王筠颇为属意汉字形体的历时性动态演变,《札记》尚且较多关注个体汉字的前後发展,《释例》进一步发现了字形构件的同化现象。《札记》已生发出组成汉字的“体”,并遵循字形字义的关系来拆分汉字,《释例》更加贯彻这一概念。《札记》没有用“古今字”指称同词用字的差异,代之以文意来敷述字词关系、用字问题,《释例》触及到母字增旁分化、异体字职能分工的汉字职用变化。《札记》有《变例》篇论述《说文》各部列文的变例,却无《正例》篇,实则具体条目己透露出列文的理据,《释例》里才独立出《列文正例》。
第五部分,总结《札记》的价值。版本上,《许学札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版本信息。校勘上,据《札记》订补了《释例》7处误字。比对得出的王筠前后思想流变、王筠“贵时”尊重汉字演变规律的研究理念、善用金石文字的治学方法、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治学态度都具有珍贵的学术史价值。
第一部分,回顾王筠思想的研究现状,介绍选题的研究价值与方法。学界多探讨王筠整体思想、单个术语观念等,研究大都位於共时平面,缺少历时层面的探索。《许学札记》的出现提供了探求历时角度王筠思想演变的新材料。因此,可运用文献校勘法、演绎归纳法、历史比较法来考察王筠汉字学思想的早期风貌、後续流变,提炼可供借鉴的治学方法、态度、理念。
第二部分,略述王筠和《许学札记》。王筠处於乾嘉之後《说文》研究极盛之期,又在山东学者群体内的争鸣鼓荡中,独辟门径,写出《说文释例》这本许学巨着,并提出了“分别文”“累增字”等具有相当科学性、前沿性的术语论点。《许学札记》一册,毛装,108页,整体保存良好,推测作於1834年到1837年间。内有21篇,各篇按照专题辑录条目,既有篇题基本与《释例》相同。《札记》内容可大致分为《说文》体例、汉字形体、汉字构形、订误等四方面。
第三部分,比对《札记》《释例》的对应篇目。按《札记》章目次第,循序分析各篇的主题、内容,收入《释例》的情况,包括收录条数、不收条数、移入他篇条数。经对比发现,《札记》的大多数条目都收入《释例》,有的原绦录入,有的增补他书材料、金石文字来佐证观点,有的因见解扩充、成熟或更改而归入《释例》新篇章,亦有因他人已有论述或看法转变而删除。总体来看,《释例》的大体酝酿在《札记》中。
第四部分,探析王筠汉字学思想的前後变化。《札记》虽无《同部重文》《异部重文》《分别文、累增字》三篇,却蕴含在其他篇目里,王筠的分别文、累增字观念在此时已趋向成熟。王筠颇为属意汉字形体的历时性动态演变,《札记》尚且较多关注个体汉字的前後发展,《释例》进一步发现了字形构件的同化现象。《札记》已生发出组成汉字的“体”,并遵循字形字义的关系来拆分汉字,《释例》更加贯彻这一概念。《札记》没有用“古今字”指称同词用字的差异,代之以文意来敷述字词关系、用字问题,《释例》触及到母字增旁分化、异体字职能分工的汉字职用变化。《札记》有《变例》篇论述《说文》各部列文的变例,却无《正例》篇,实则具体条目己透露出列文的理据,《释例》里才独立出《列文正例》。
第五部分,总结《札记》的价值。版本上,《许学札记》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版本信息。校勘上,据《札记》订补了《释例》7处误字。比对得出的王筠前后思想流变、王筠“贵时”尊重汉字演变规律的研究理念、善用金石文字的治学方法、实事求是敢于质疑的治学态度都具有珍贵的学术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