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阶效应泛指由轴向力在产生了杆端相对侧移以及沿轴向挠曲变形的杆件及与之相连接的杆件中引起的附加内力及附加变形,通常将轴向力在前一种变形中产生的附加效应称为P-Δ效应,而称后者为P-δ效应。在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各类结构中,通常都需要考虑二阶效应对结构的不利影响。虽然至今各国学术界在结构二阶效应理论及设计方法上已取得了诸多关键性进展,但仍有一系列问题有待澄清和作进一步研究。首先,对至今已存的各种考虑结构二阶效应的方法进行了逐一的分析,较系统地展示了各种方法的基本假设、推导理论等,从而更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方法在考虑结构二阶效应时的优点及不足和各自的适用范围。这些考虑结构二阶效应的方法中,包括传统η-l0法、层增大系数法、Perrez推荐方法、以及基于能量的方法、《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公式5. 1.5-3等这些针对有侧移结构二阶附加效应的各种弹性简化方法;其次考虑结构二阶效应的弹性有限元法以及非弹性有限元法。其次,通过理论分析以及算例证实,本论文对P-δ效应在封闭单元框架柱和梁端引起的弯矩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判断准则;然后,对考虑无侧移多层多跨框架结构P-δ效应时所使用的传统偏心距增大系数法,也称η-l0法进行了分析,结合弹性二阶分析结果及已有试验结果,对无侧移框架柱计算长度l0以及偏心距调整系数Cm提出了在各种情况下两者较为合理的取值方案。随后,针对工程设计界向规范管理组提出的我国规范η-l0法对有侧移多层多跨框架结构的P-Δ效应时,在某些情况下所计算出来的框架柱计算长度l0不尽合理的问题,通过对由分离杆件法推导出来的柱计算长度理论公式以及我国规范对框架柱计算长度取值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了我国现行规范柱计算长度取值方案存在的缺陷与不足,给出了两套比较实用、合理的柱计算长度简化公式方案,供规范修订参考。最后,本论文通过弹性二阶分析对典型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框架-剪力墙结构中二阶效应对位移及内力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及算例分析,较充分展示了各类结构的位移、剪力以及弯矩增大系数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对我国设计规范及规程以及国外学术界建议的主要几种用于考虑P-Δ效应的弹性二阶分析简化计算公式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进行了考察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