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家庭照顾者的压力应对研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变迁、家庭结构的转变,家庭成员所承担的护老责任在不断增加,对他们造成的压力风险也在随之增强。老年家庭照顾者所面临的阶段性“危机”,深嵌于我国“家庭缩小”和“未富先老”的社会转型过程中。作为老年人长期照护的主力军,家庭照顾者理应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  区别于传统的“问题导向型”研究模式,本研究以抗逆力理论为基础,从优势视角出发研究老年家庭照顾者的压力应对问题,将个人微观系统嵌入到社会宏观系统之中,综合探讨照顾者及其社会网络资源的优势与“潜力”;并结合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整合出强化老年家庭照顾者社会网络干预的工作模式,以形成更系统、更全面的压力应对研究。  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6位老年家庭照顾者进行了深入访谈。研究发现,家庭照顾者在照料老人的过程中,在身体、心理、经济和社交等层面,面临着多元化的压力风险;在这些风险因素面前,他们试图从情绪、认知和行为等多方面改变现有的状态;作为优势资源,个体内部寻求改变的“能动性”和外部以家庭支持为主导的“强关系”通常是被照顾者最先、也是最经常调动的应对资源,对于他们获得心理平衡、克服人手不足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优势随着社会的变迁也面临着日渐式微的风险;此外,他们的社会宏观网络资源相对薄弱,缺乏针对照顾者及其整个家庭的政策支持和服务措施,对缓解照顾者及其家庭所面临的多元化风险作用有限,他们聚焦于情感支持、技能培训、经济援助、社交休闲等各维度的需求日益凸显。  因此,优化和拓展老年家庭照顾者的社会网络资源,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目标重点。在微观层面,个案工作介入照顾者的心理调适和重构;在中观层面,小组工作介入照顾者的关系连结与建构;在宏观社区层面,社区工作介入照顾者支援服务的评估与优化;在宏观社会层面,社会工作行政介入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倡导与整合。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相互间的联动效应,以强化老年家庭照顾者社会网络中的保护性因素,最终达到增进个体内在韧性和抗逆能力、协助照顾者积极应对压力风险的目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围绕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探讨影响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影响因素,针对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融资渠道,加强科研合作,引进科技人才等对策
国内涉及中老年人社会交往活动的实证研究,大多是将其作为社会参与中的一个方面来考察。因此,聚焦中老年人社会交往议题的研究非常匮乏。另外,即使是关于社会参与的议题,这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