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代主义建筑作为顺应社会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新形式出现,以新的美学特征在建筑史上划分出一个全新的时代。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各类建筑思潮的诞生,使中西方建筑都以迥异于古典传统的形式出现。建筑形式作为建筑创作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建筑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本论文将比较美学学科内容引入建筑形式的研究中来,基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结合时代背景、社会背景,针对中西方当代建筑形式进行差异性和趋同性的分析,既有利于比较美学的学科建构,也有利于实现对建筑形式美的正确认知,促进建筑形式创作的长足发展。论文首先在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比较中明确比较美学的内涵,以建筑美学作为联系比较美学与建筑形式的中间桥梁,进而实现对建筑形式的准确剖析;其次,以比较美学相“异”的视角,从文化的宏观层面出发,分别从技术观、技术水平和应用出发点三个方面分析中西方当代建筑形式在技术利用方面存在的差异,从民族性、文化性和地域性表达三个方面分析文化影响下的建筑形式差异。在对比中明确现阶段中国的形式创作与西方存在的差距,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创作原则;最后,以比较美学相“同”作为研究视角,分析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的趋同,着重从与传统美学相异的功能主义美学和表现主义美学,高技术、生态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应用这几方面所引发的建筑形式趋同进行对比研究。在比较的过程中提出适度表达与适宜技术的形式创作原则,积极应对全球化带来的消极影响。本文通过比较美学的应用,在分析中西方建筑实例的过程中,以一种更广阔和公平的眼光重新认识中国当代建筑形式,希望对未来中国建筑形式创作提供有益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