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环境中基于信任机制的访问控制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unhua3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格技术也逐渐发展壮大,它是一种针对复杂科学计算领域的分布式计算方法,它仍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之中。网格能够集成或共享地理上分布的各种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支持以大规模计算、数据密集处理和群组协同工作为特征的应用,为信息资源的获取、传输和有效利用带来了重大变化,正在深刻影响乃至改变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网格试图实现互联网上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通信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等。网格环境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比如说它的动态性和异构性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使得这些问题的解决难度加大,如果以满足客户要求、提供更好的服务为目标,就需要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因此建立好的一个网格安全体系结构势在必行。本文重点研究了网格安全中的信任模型和访问控制模型,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首先讲述了本文课题的研究背景、网格安全技术的研究现状和本文的主要工作,然后介绍了网格技术及其应用,重点介绍了网格的体系结构,包括五层沙漏结构、开放网格服务体系结构和Web服务资源框架;网格拥有其他分布式计算所没有的优势和特点,其应用领域也分布比较广,包括生物制药方面、航空领域和教育科研领域,网格技术仍在发展之中,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非常方便的访问网格资源,使用网格带来的服务和便利。接着介绍了网格安全技术知识,包括对称加密系统等常用安全系统、网格安全基础结构、网格安全需求、安全模型构建原则以及可能存在的漏洞,讲述了网格安全的策略、模型的构建原则及网格安全基础结构GSI,最后介绍了一个基于GT4的网格体系结构GSA,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访问控制模型进行改进。在已有RBAC模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信任机制的访问控制模型的改进,研究并改进了网格环境下的信任模型,从信任定义的角度出发,将所得到的信任值计算结果用于信任决策,综合不同的信任值计算方法,选择合适的信任度量和信任机制作为网格实体之间协作的信任基础。增加了一个综合信任值,给出对一段时期内某域或节点的综合信任值,这样将有利于信任计算主体对信任关系做出比较客观和合理的评价。将风险等级制度引入到访问控制模型之中,并结合信任机制,给出综合信任值的函数,优先选择风险较低且信任值较高的实体对网格资源进行访问,为节点访问控制决策的做出提供较为公平、有效的依据,最后通过仿真实验来验证改进后的模型的安全性。
其他文献
传统机器学习方法从训练数据中学习得到的数据模型能够在测试数据中取得良好效果的前提是:有充足的训练数据且训练数据与测试数据同分布。然而,这种强约束性的前提往往难以得到
The countries of the world also develop the documents using many kinds of scripts in differentlanguages. Most countries use standard fonts for recognizing the t
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使得人们对计算机应用软件的需要在提高,对于软件的质量的要求也逐渐增长。但是应用软件的开发效率却没有跟上这一步伐。这一方面
随着商业竞争的加剧,商业智能系统开始在各种商业领域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商业智能是基于数据仓库、ETL、OLAP、数据挖掘和前端数据展现等技术发展起来的技术,其实质是从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人们的通信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即时通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通信方式迅速得到了普及,成为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进行交流的一种主要方式。然而,它给人们
近年来,随着进入信息时代,各种数据海量积累起来,远远超出了人力的处理范围,数据迅速膨胀,导致经常出现“数据富有但是知识贫乏”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数据挖掘技术诞生了,
由于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能力的有限性和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实际应用中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数字水印技术作为信息隐藏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可以有效的保证信息的完整性与真实
随着科技与社会的进步,工作流技术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企业之间的合作日趋频繁,规模越来越大,这些企业在地理上广域分布且拥有各自独立业务系统,相互之间缺乏
现如今互联网快速的发展,数据与信息迅速的增加,各领域的资源可能无法满足自身需求。为了达到资源的共享,不同安全域之间会采用互操作的方法,从而获取对方领域的权限与资源。虽然
近年来,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便携式、微型化计算设备迅速普及,基于无线网络的应用和服务在互联网服务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大。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用户开始使用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