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动脉粥样硬化(AS)兔IKBα、NF-KBp65、VCAM-1、hs-CRP表达的影响,探讨牛磺酸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32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S模型组、牛磺酸治疗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PDTC)治疗组,每组8只。后3组施行球囊内膜损伤术,术后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3组给予高脂饮食(按1%胆固醇、15%蛋黄粉、8%熟猪油喂饲),牛磺酸治疗组同时给予300mg/(kg·d)牛磺酸灌服,PDTC治疗组同时给予20mg/(kg d)PDTC灌服,共喂饲8周。8周后处死所有白兔,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主动脉病理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KBα、NF-KBp65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染色SABC法检测VCAM-1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s-CRP水平。结果1、肉眼观察可见正常对照组主动脉内膜光滑、无斑块形成,AS模型组内膜显著增厚,散在不规则灰黄色隆起斑块,牛磺酸治疗组与PDTC治疗组明显减轻。HE染色镜下观察正常对照组内膜光滑而完整,内皮细胞连接紧密,AS模型组局部内膜明显增厚,斑块突向官腔,内膜下有大量泡沫细胞聚集和脂质沉积,中层弹力纤维破坏、排列紊乱,并有炎性细胞浸润,在心肌纤维之间产生大量结缔组织。而牛磺酸治疗组与PDTC治疗组有少量泡沫细胞,内膜增厚明显减低,未见典型斑块。2、与AS模型组比较,牛磺酸治疗组与PDTC治疗组NF-KBp65、VCAM-1、hs-CRP显著下降(p<0.01),IKBα显著增加(p<0.01),牛磺酸治疗组与PDTC治疗组VCAM-1、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IKBα与NF-KBp65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牛磺酸可能通过抑制NF-KB信号转导途径而下调炎性因子表达,从而抑制AS早期形成过程。2、本实验提示牛磺酸除抑制NF-KB信号转导通路,同时还可能存在其他抗AS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