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克隆抗体是最重要的生物产品之一,由于其疗效高、专一性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但其纯化成本占整个制备工艺的50-80%。基于Protein A的亲和层析法是目前用于抗体纯化的主要方法,然而却存在着两个关键问题,一方面是基于传统层析介质压降高、传质效率低;另一方面Protein A亲和层析的配基易脱落。因此,开发新型层析介质和新型抗体纯化模式是抗体纯化领域的前沿热点。一方面,疏水电荷诱导层析(HCIC)作为一种混合模式层析,可以兼顾成本和选择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另一方面,大孔微滤膜传质效率高。鉴于此,本研究以大孔再生纤维素(RC)膜为基质,通过接枝改性制备一系列HCIC吸附膜,并研究其在人免疫球蛋白G(IgG)纯化分离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1)通过阳离子开环聚合(CROP),将二聚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DEGDE)和三羟甲基丙烷三缩水甘油醚(TMPEG),接枝在RC膜表面,得到RC-g-DEGDE膜和RC-g-TMPEG膜;考察两种聚合物及反应时间对接枝率、接枝前后膜孔径、形貌变化的影响;优化接枝条件。结果表明,DEGDE的接枝效率更高。2)选择四种HCIC配基2-巯基苯并咪唑(MBI)、2-巯基-1-甲基咪唑(MMI)、2-巯基吡啶(2MP)和4-巯基吡啶(4MP),通过环氧开环反应接枝到RC-g-DEGDE膜表面,制备一系列HCIC膜吸附剂;考察接枝条件对配基密度、膜的亲水性和表面荷电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基的接枝密度与其pKa值密切相关,由于硫醇酸性越强,越容易反应,同一种类的配基pKa值越小,配基接枝密度越大;膜吸附剂的等电点与其接枝配基的pKa值相对应。3)以BSA和IgG为模型蛋白,通过吸附动力学、热力学以及动态吸附洗脱等考察膜吸附剂的静态、动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RC-g-MBI膜吸附剂的配基密度高达370 mmol/L,其对IgG的静态和动态吸附量最高,分别达到195 mg/mL和65 mg/mL,对IgG的收率高达96%。膜吸附剂在不同盐浓度和盐种类的环境下对IgG的吸附表现出了优异的耐盐性。4)基于RC-g-DEGDE膜,通过巯基和环氧的开环反应将两种不同的巯基纳米Si02颗粒(SiO2-W-SH和Si02-SH)接枝到RC-g-DEGDE膜表面,再由巯基纳米Si02与4-乙烯基吡啶(4VP)配基的双键间的巯基-烯反应,制备多级孔膜吸附剂RC-SiW-4VP和RC-SiS-4VP。结果表明,纳米Si02的引入将配基密度提高5倍;然而膜吸附剂对IgG的静态吸附量仅有30%的提高,这是由于空间位阻和配基利用率的下降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