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磁阻复合调制的绝对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研究

来源 :重庆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fjkjty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移传感器是诸多高端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磁场式时栅位移传感器的信号主要采用一种“鉴相"的信息解调方式,其对行波信号的质量要求较高。目前该类型传感器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感应线圈和激励信号线圈间存在寄生电容,信号容易窜扰;其二,极对内误差通常含有4次谐波成分;其三,绝对式磁感应时栅传感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磁阻复合调制的绝对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并围绕其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第一,本课题以时栅传感器基本测量原理为基础,开展了磁场式位移传感器的磁阻调制原理和电桥差分电路在传感器自感放大中的工作机理的相关研究;第二,提出并设计了一种正弦齿面的多极转子方案用于传感器精机结构,提升了传感器的精度,利用变气隙的单极方案实现传感器粗机结构;第三,提出并设计了基于电桥差分放大电路的绝对式测量方案。该绝对式方案采用粗精结合的形式,将粗机和精机设计到同一传感单元内,实现磁阻的复合调制。通过改变绕组串联状态实现精机和粗机切换,实现传感器的绝对式测量。第四,通过电磁场仿真软件对提出的传感器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和误差分析,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在设计的模型上进一步优化,提高传感器精度。第五,设计并试制了传感器样机,围绕其开展了原理验证实验、分辨力实验以及精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课题提出的基于磁阻复合调制的绝对式时栅角位移传感器,分辨力为2.5″,在整周0°~360°采样范围内误差为±0.01°,并且通过误差分析可知,其有效消除了4次谐波成分,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理论模型相符。综上所述,本课题以磁场式时栅传感机理为基础,开展了磁阻调制原理和时栅传感理论的研究,设计了一款基于磁阻复合调制的时栅角位移传感器。相较于传统的绝对式时栅设计需要两套传感器单元,本设计只需一套传感器单元即实现了绝对式测量。结合电桥测量、线圈自感原理,采用单相激励避免了寄生电容问题。且精机转子采用正弦齿面设计有效提高了测量精度。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摩托车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工具,愈发重视其使用感受和体验,特别是振动舒适性。摩托车的振动舒适性水平也直接反映了制造企业的开发和设计水平。因此,研究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对于满足人们群众需要,提高企业设计制造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价值。本文以企业某摩托车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振动舒适性试验评价,采用试验和仿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试验工况激励的振动传递路径分析,通过改进主要路径中的悬置
目前,随着智能制造的快速发展,传感器作为直线电机和数控机床的全闭环控制的关键部件,对其高精度和精确定位要求越来越严格。全闭环系统中加工精度取决于绝对位置传感器对其位置的准确反馈信号,反馈信号的精度是实现数控机床的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关键。工业加工广泛应用的绝对位置传感器是绝对光栅,但绝对式光栅产品基本依赖进口,我国在绝对式光栅技术方面很难有突破,绝对式光栅传感器发展的技术难点在于复杂的绝对式编码和近乎
WS2和WSe2是典型的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TMDs),晶体具有层状结构,其中过渡金属原子与硫族原子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三明治式的单层,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互作用。作为半导体材料,二维TMDs独特的层状结构及可调的禁带宽度使其在微纳光电子器件、量子器件等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发展出多种方法制备二维TMDs,然而,高效、高质量、低成本、可控地制备大尺寸、大面
电驱总成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疲劳可靠性不仅影响着使用寿命,而且关系到电动汽车的行驶安全。因此,电驱总成可靠性越来越受到制造商和消费者的重视。振动疲劳试验也成为了验证和评价电驱总成可靠性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对于电驱总成的振动疲劳试验主要是利用室内振动试验台来完成的,一般采用单自由度试验或是近似等效多轴试验的方式,无法精确复现电驱总成在实车实际道路上的振动特性,容易造成欠试验和过试验。因此
随着可再生能源大量并网,并网逆变器作为向电网输送电能的重要功率接口,其控制性能直接影响并网电能质量,因此对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成为时下热点。传统单矢量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输出电压矢量方向与幅值均不可调,使得并网电流谐波含量高、功率脉动大,同时其开关频率不固定,增加了开关损耗。为改善并网电能质量,减小功率脉动,降低开关损耗,本文针对并网逆变器的模型预测直接功率控制策略(MPDPC)展开深入研究。
现如今,随着人工智能、5G等先进技术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汽车正在变的越来越智能化,汽车的智能化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改善了了交通安全等问题。因此国内各大厂商及研究机构对无人驾驶纷纷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无人驾驶技术主要包括环境感知、轨迹规划及轨迹跟踪控制,本文将轨迹跟踪控制技术展开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无人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技术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对无人驾驶车辆及无人驾驶车辆轨迹跟踪控制方法
虚弱是影响老龄人口健康预期寿命的重要因素。身体虚弱在初期表现并不明显,但其程度的加深会影响老年人的肢体活动能力,严重时会导致中风和瘫痪,影响生活质量。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因此,及时发现身体虚弱的早期症状,进行适当的干预治疗,对于延缓身体虚弱进程、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和实用价值。近年来,虚弱的评价方法和手段已经成为国际上康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论文针对目前国内对于虚弱评估的研究处
语音作为人与人之间最方便、直接和有效的信息交互方式,一直以来常常受到周围环境噪声的干扰。常见的语音增强技术能够很好的对带噪语音进行降噪,进而提高语音的质量,但如果处于广场、码头甚至战场等存在强烈噪声的环境下,现有的语音增强技术的增强效果将会明显降低。骨导语音是通过采集人在说话时在喉头、耳后乳突、太阳穴以及颅顶等部位表面产生的振动信号而得到。相比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正常音(又称气导语音),骨导语音借由
随着我国汽车和飞机的普及,汽车和飞机成为了现在必要的代步工具,而轮胎作为它们的必要元件,若不及时进行检修和更换,极易造成安全事故。目前对轮胎的检修和拆卸主要是利用传统人工方法,该方法耗费人力物力,极其不方便。同时随着视觉技术快速发展,让基于视觉的自动化轮胎检修和拆卸成为了可能,然而目前只有利用视觉技术对轮胎缺陷和商标的检测,所以本文提出了基于单目视觉的轮胎识别与定位方法,为后期的自动检修和拆卸轮胎
近几年,多智能体系统的蜂拥控制引发了各个领域的关注和研究,其对应的蜂拥控制算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分布式控制理论的发展,研究成果更是广泛的应用在海底自治潜艇、无人机编队、水下机器人编队等方面。蜂拥运动是有群体共同目标,大量个体相互作用的群体行为。本文针对智能车队通行效率与安全性问题,设计基于多智能体位置信息的多智能体蜂拥控制算法,然后将其应用于智能车队中,并设置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典型场景联合仿真对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