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7042500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体操是我国“奥运争光计划”的优势项目之一,我国竞技体操的水平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北京是我国竞技体操水平较高的城市之一,为我国竞技体操的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也为国家输送了许多优秀体操人才。近年来北京市竞技体操比较突出的运动员在逐渐减少,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后备人才的不足,运动员梯队出现了不合理的发展。因此,研究北京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对北京市竞技体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学研究方法,以北京市的6所体育运动学校部分体操教练员、运动员、领队及主管校长等为调研对象,从培养体系、教练员队伍、运动员训练、管理、输送、选材等方面,对北京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的现状作了调查分析。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北京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还是一直沿用我国特色的举国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体制,即政府管理型。在新形势的要求下,这种培养体制出现了资金来源范围窄、输送人才困难、培养方式单一、学训矛盾等问题。2、北京市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出现了体操人口少、基数小的特点;运动员的选材方式也出现了不科学、方法落后的情况,缺乏一套科学、合理的选材机制。3、北京市各培养体操后备人才的体育运动学校场地、器材能够满足训练的要求。但训练内容科学化水平不高、不够全面,智能训练、心理训练、思想教育等的重视程度不够,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沟通不足,出现了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信息传递的问题。运动员的参与动机很明确,家长也是很支持,但是还会因为退役运动员的出路难,有后顾之忧。4、北京市竞技体操教练员们以中青年为主,年龄结构合理,与运动员比例符合国家体育总局标准,可以满足当前训练的需要。北京市竞技体操教练员队伍拥有丰富执教经验,但是拥有高学历、高职称教练的人数偏少,而且部分教练员理论水平不足、综合知识不全面等现象。
其他文献
内蒙古自治区运动会田径比赛是内蒙古自治区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参与人数最多的田径比赛。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的赛事组织管理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问
在传媒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各种媒介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中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健身气功是我国的民族传统
世界杯足球赛作为世界上水平最高的足球比赛之一,现代足球技战术水平在这里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高水平足球队员技战术运用更是代表着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与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