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眼体胚发生早期DNA甲基化和circRNA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福建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无患子科龙眼属植物,是我国南方特有的亚热带果树植物。龙眼胚胎发育状况与种子大小、果实品质、座果率和产量密切相关。因此,龙眼胚胎学的研究对龙眼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龙眼早期合子胚采集困难、遗传杂合度高、材料同步性差、发育过程不可控、易受环境影响等,阻碍了龙眼胚胎学的研究。龙眼体胚发生过程与合子胚胎发育过程相关的生理和形态变化相似,这为研究龙眼胚胎分子机制提供了理想模型。植物体胚发生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涉及细胞分裂和细胞重编程,其基因的时空表达受激素、应激信号、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的调控。虽然已有证据表明DNA甲基化的变化与植物体胚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基于全基因组单碱基分辨率检测体胚发生早期过程中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研究还非常有限。并且circRNA作为表观遗传修饰中的重要调控因子,在植物体胚早期中的功能还尚不清楚。因此,为阐明DNA甲基化和circRNA在龙眼体胚早期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DNA甲基抑制剂5-氮胞苷(5-AzaC)处理EC证实了DNA甲基化在龙眼体胚发生中的作用。采用全基因组亚硫酸氢盐测序技术(WGBS)生成了EC、ICp EC和GE阶段DNA甲基化的单碱基分辨率图谱。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了龙眼体胚早期过程中基因表达谱。鉴定了龙眼基因组中的DNA甲基化相关基因,并研究了这些基因在龙眼体胚早期过程中的表达模式。此外,对龙眼体胚早期中的circRNA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分析了circRNA的表达模式,讨论了circRNA在龙眼体胚早期中的潜在作用机制。通过构建了DNA甲基化相关基因与circRNA、lncRNA及miRNA协同作用的ceRNA网络,揭示了circRNA在参与龙眼体胚早期DNA甲基化的潜在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龙眼体胚早期DNA甲基化水平测定及5-AzaC对龙眼体胚形态建成影响采用DNA甲基化检测试剂盒对龙眼体胚早期EC、ICp EC和GE的整体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显示龙眼体胚早期整体甲基化水平在EC到ICp EC过程中呈下降趋势,在ICp EC到GE过程中微弱上升。利用5-AzaC处理EC,探究DNA去甲基化对龙眼胚性细胞增殖和发育以及对龙眼体胚胚性培养物整体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2.5μM5-AzaC处理EC促进了细胞增殖和GE的形态建成。对2.5μM 5-AzaC处理9 d后的胚性培养物和对照组的整体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AzaC处理后胚性培养物整体DNA甲基化水平降低。这些结果表明DNA去甲基化促进龙眼体胚发生。2.龙眼体胚早期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图谱分析利用WGBS和转录组测序技术对龙眼体胚早期EC、ICp EC和GE的DNA甲基化动态变化以及DNA甲基化水平与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体水平上,EC、ICp EC和GE中5-m C水平分别为24.59、19.65和19.74%,表明EC到ICp EC阶段DNA甲基化程度呈下降趋势,ICp EC到GE阶段DNA甲基化程度略有上升。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分析表明,甲基化变化主要发生在CHH位点中。对CHH-DMR去甲基化相关基因进行GO和KEGG分析,发现这类基因主要富集在玉米醇溶蛋白生物合成、脂肪酸生物合成、昼夜节律和线粒体吞噬等通路。DNA甲基化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表明,龙眼体胚早期中DNA甲基化的降低并没有引起基因表达的广泛变化,基因表达可能受到基因及其下游区域甲基化变化的影响。3.龙眼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基于龙眼基因组信息,对龙眼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进行鉴定与分析。结果表明,龙眼中存在93个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包括33个从头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15个维持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和45个主动去甲基化相关基因。对龙眼和拟南芥保守结构域和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同源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具有相似的保守结构域,并且这些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聚类紧密,表明不同植物中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的具有高度保守性。在龙眼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中鉴定到多个顺式作用元件,包括植物发育响应元件、胁迫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等。龙眼体胚早期中DNA甲基转移酶和去甲基化酶基因的表达模式表明,龙眼体胚早期中DNA甲基化降低的可能受DNA甲基转移酶基因和DNA去甲基化酶基因REPRESSOR OF SILENCING 1(ROS1)调控。龙眼DNA甲基转移酶和DNA去甲基化酶基因家族在不同激素(生长素2,4-D、赤霉素GA3、茉莉酸甲酯Me JA、水杨酸SA、乙烯ETH和脱落酸ABA)处理下的表达模式表明DNA甲基化在参与龙眼体胚早期激素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4.龙眼体胚早期circRNA全基因组鉴定与特征分析采用高通量测序,对龙眼EC、ICp EC到GE中的circRNA进行系统性鉴定。在龙眼体胚早期三个阶段中共鉴定出5029个circRNA。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表达circRNA的亲本基因在“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和“丁酸代谢”途径中显著富集。对龙眼体胚早期过程中活性氧(ROS)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ROS诱导的DNA双链断裂可能不完全依赖于NHEJ修复途径。对相关代谢物(谷氨酸、γ-氨基丁酸和丙酮酸)的水平与参与丁酸代谢的circRNA及其亲本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ircRNA可能作为同源mRNA表达的调控因子,从而影响相关化合物的积累。通过构建龙眼体胚早期差异表达的circRNA、mRNA、lncRNA和miRNA组成的ceRNA网络。结果表明,这些ncRNA的假定靶标在KEGG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MAPK”和“氮代谢”中显著富集。对候选的circRNA、lncRNA、miRNA和mRNA的表达模式分析证实了miRNA和ceRNA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此外,利用寡核苷酸化学合成方法,合成两个circRNA过表达载体瞬时转染龙眼原生质体,进一步验证了龙眼体胚早期中的ceRNA网络互作关系。5.调控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的非编码RNA鉴定及功能研究通过联合多组学数据分析龙眼体胚早期过程中ncRNA在DNA甲基化中的潜在作用。首先,对潜在的调控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的miRNA、lncRNA和circRNA进行了鉴定,并分析miRNA、lncRNA和circRNA与DNA甲基化调控基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2个miRNA、10个lncRNA和53个circRNA可能参与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的调控。此外,过表达circ ROS1以探究其在影响亲本基因Dl ROS1中的作用,结果表明circ ROS1过表达促进了Dl ROS1的表达。通过构建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circRNA、lncRNA与miRNA的ceRNA网络,并利用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circ CTPA2、Dl CMT3与mi R5813的靶向关系,结果表明circ CTPA2可能作为dlo-mi R5813的海绵,间接调控DNA甲基化酶Dl CMT3基因表达,从而参与龙眼体胚早期发生过程。综上所述,DNA甲基化抑制剂处理促进了龙眼体胚早期发生,表明DNA去甲基化对龙眼体胚发生至关重要。通过龙眼体胚早期DNA甲基化的单碱基分辨率图谱,揭示了DNA在龙眼体胚早期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调控机制。对龙眼体胚早期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发现,DNA去甲基化与DNA甲基转移酶基因表达的降低和DNA去甲基化酶基因ROS1表达的增加有关。本研究首次对龙眼体胚早期circRNA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并对差异表达的circRNA在调控亲本基因及作为ceRNA的功能进行了分析,揭示了circRNA在龙眼体胚早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生物学作用。此外,鉴定了龙眼体胚早期过程中潜在调控DNA甲基化途径相关基因的ncRNA,挖掘了潜在调控龙眼体胚早期DNA甲基化的circ ROS1和circ CTPA2。这些结果揭示了DNA甲基化和circRNA在龙眼体胚早期中的潜在作用,为植物体胚发生的复杂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
其他文献
生命科学与生物医学的发展对光学显微成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光学系统的成像性能一直受限于阿贝衍射极限。虽然近数十年,科研工作者发展出各种超分辨显微成像技术以适应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但是已有的光学显微成像技术尚存在许多不足。在高/超分辨光学显微镜中,点扩散函数直接反映了光学显微技术的分辨率,通过对点扩散函数进行调制整型,为实现高/超分辨显微成像提供了一种较为直接的、有效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基于点扩散函
放疗一直是临床癌症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癌症放射治疗的理论基础是恶性肿瘤比正常组织对射线更为敏感。放疗的目的是杀死肿瘤细胞,但同时需尽量减少对非癌细胞的损伤,这对放疗研究始终是一个挑战。射线作用于细胞会产生氧化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这也是放疗发挥作用的重要介导物。ROS可损伤生物大分子,增加氧化胁迫引发各种信号通路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等。一定程度上,射线产生
玻璃幕墙因为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美观性近年来被广泛的作为建筑外墙使用,然而玻璃材料的抗火性能较低,幕墙玻璃通常是外墙结构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大规模的应用带来了火灾风险。火灾中玻璃板极易发生破裂形成纵横交错的多条裂纹,当裂纹围合成“岛屿”时,在诸如风荷载等外界环境和火灾耦合作用下玻璃板通常会从框架上脱落形成新的通风口。新的通风口加速以通风控制型的室内火灾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回燃甚至轰燃发生。室内火灾产生
三维目标检测能为智能感知系统提供丰富的目标位置和姿态等信息,有助于提高系统对环境的理解和决策能力。激光雷达凭借其高精度和远距离的测距能力在三维目标检测任务中获得了广泛关注。利用点云等数据进行三维目标检测的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并在无人驾驶和智能交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交通场景下的三维目标检测研究在近些年取得了诸多成果,检测效果也在持续提升,但目前在数据和检测算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基于真实场
钙钛矿氧化物因其丰富多样的物理性质,例如金属-绝缘体转变,相分离,庞磁阻,自旋轨道耦合等,一直是材料物理领域研究的热门方向。由于对称性破缺和维度效应,以及小型化电子器件的需求,钙钛矿氧化物薄膜越来越受到关注。而锰氧化物薄膜作为磁性钙钛矿氧化物薄膜中研究最广泛的材料之一,其结构和物理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钙钛矿氧化物中多种自由度之间的耦合,以及探索更多新奇的物理性质和拓宽其应用价值。与传统的外延锰
星系形成和演化是星系天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星系形成和演化过程中,星系的形态结构、恒星质量、金属丰度和气体含量等物理量都随着相关物理过程而改变。近邻星系拥有的多波段观测数据,能为我们研究这些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本文通过研究近邻宇宙中的一些与星系形成演化活动相关的物理量之间标度关系,进一步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论文第二章研究了从SDSS DR8中选择的1,479个红移z(?)0.33的
为了研究固液两相流双流体模型的控制方程进行封闭时,采用不同方法进行模化产生的不同双流体湍流模型对固液两相流的计算结果产生的影响.研究了3种双流体湍流模型在不同固相条件和不同进口液相速度时对圆管内固相浓度和速度计算结果的影响,并与试验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况时,3种双流体湍流模型的固相浓度计算结果在壁面附近的误差较大,都更适合计算流速大、含沙浓度高的固液两相流场;3种模型会显著影响含大粒径颗粒
图像生成是计算机视觉、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该方向已有70余年的研究历史,早期的生成模型只能生成简单、低质量的图像。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提出与发展,生成模型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深度图像生成模型能够高质量、可控地生成多样化的结果,因此它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实际场景中,例如:图像增强、图像编辑、跨模态图像生成、图像风格化转换、电影游戏特效、艺术设计等。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生成模型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
金属结构材料焊接接头服役过程引发的再热裂纹失效是影响高温结构件服役寿命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比如321和347型的稳定化奥氏体不锈钢和CrMo铁素体耐热钢等。再热裂纹通常发生在焊后热处理或者高温长期服役期间。由于焊接热循环期间加热和冷却过程的冶金反应,热影响区普遍被认为具有更高的再热裂纹敏感性,更容易产生再热裂纹失效,因此目前关于再热裂纹方面的大量研究都主要集中于热影响区产生的再热裂纹。对比之下,焊
小动物活体荧光成像技术是现代生物医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单、实时直观、灵敏度高、实验成本低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医学研究及药物开发等方面。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旨在解决传统医学面临的各种医学挑战,包括生物利用度差,靶向特异性受损,全身和器官毒性等。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与众不同的优点,比如多功能性、大的负载量、靶向性、血液循环时间长等。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起着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