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Efficiency of Deduction and Induction Approaches in Grammar Teaching at V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madebur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外语教学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课堂语法教学一直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方面,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该思考的不是要不要教授语法的问题,而是采用何种方法来教授语法的问题。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教学实践中,归纳法以及以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在我国逐渐备受推崇,但是在教学改革步伐相对滞后的高职学校,由于受到教学环境,教学对象的英语能力和教师教学水平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归纳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归纳法是否在英语教学的各个方面都比演绎法更有效,这一问题值得研究。  通过多年对高职英语教学的亲身实践,及对相关文献的研究,作者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假设:作为人类两种基本的,必要地思维和认知策略,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外语教学上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但对于生理和认知方面更加成熟、学习动机较强,且处于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当面临较复杂的语法知识时,演绎法应比归纳法更有效。并通过实证研究来证明此假设。  全文共分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论文结构都一一做了介绍。  第二部分是文献述评。重点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支柱:归纳和演绎的相关理论。通过引证以往专家和学者的不同观点,从正反两个方面对比归纳法和演绎法对语言教学的影响。并通过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特点,要求,教师和学情的分析,将两种方法在高职英语教学环境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  第三部分为实验设计部分。通过以上对相关理论和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本文的研究问题:对于工作要求、择业期望和学业表现水平完全不同于本科院校的高职生来说,在学习语法知识时,是演绎法还是归纳法更有效。并在本章介绍了对辽宁一所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法教学进行实验研究的具体实施过程。  第四部分用SPSS(11).5对实验前测和后测中的数据进行了分析。依据归纳与演绎理论,并结合学生问卷和教师访谈情况,用实验数据来回答本文的研究问题。  第五部分是论文的结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笔者得出结论:归纳法和演绎法在高职英语语法教学中的效果的确不同,演绎法比归纳法更有效,并鲜明指出英语教师不应该迷信与某一种时髦的方法,而应该实事求是地将不同的方法应用到教学中来。最后笔者阐述该实验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形成性评价策略在中国和美国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情况。此外,本文还研究了形成性评价策略实施情况与教师国籍、以及所接受的职业发展培训之间的关系。  形成性
薇拉·凯瑟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的一位知名女作家。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获得的声誉与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等美国现代文学大师齐名。但使她在美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是她的内布拉
裘帕·拉希莉是亚裔美国文学中一位杰出的女作家,她对印裔移民者的身份认同问题有着深刻的理解。拉希莉也试图在其作品中帮助边缘化的移民者发声。她的作品主要探讨了印裔移民
贪污,收贿,腐败,战争,朝代更替,犯罪以及各种因抢夺资源,市场,权力而引发的残酷竞争都可与人性贪婪相联系。经济繁荣,科技进步及各领域创新,生活水平提高及新大陆发现也亦如此。人性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