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斯拉夫实践派(以下简称实践派)在批判斯大林主义、阐发青年马克思思想中形成了人道主义范式,并在其中展开了对于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的社会批判。在这一过程中,实践派始终秉承马克思的批判精神,不断审视和反思着人类历史进程中的问题和困境,以期在不断扬弃异化中实现人的自由性和创造性,进而实现人类解放的终极目标,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批判理论。本文将在社会批判理论的框架内解读实践派哲学以凸显其特性。实践派首先以斯大林主义为批判对象,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批判中重新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一方面,在理论批判中,他们以实践着的人为核心,以批判的辩证法为方法论基础,强调了扬弃异化这一批判主题,形成其社会批判理论的人道主义范式;另一方面,在实践批判中,以斯大林主义主导下的苏联模式为反思对象,对其呈现出的国家主义倾向予以批判,揭示了现存社会主义条件下依然存在的政治异化和经济异化等现象。实践派的社会批判理论是激进的更是彻底的,他们还立足于南斯拉夫本身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反思本国的自治社会主义改革进程。通过对自治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思考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现实问题,同时对南斯拉夫自治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实践派社会批判理论始终在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中前行,反思着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