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系统芯片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征尺寸的缩小,芯片工作频率越来越高,基于环形振荡器的高频时钟产生电路,具有片上集成、多相位输出和结构简单等诸多优点。但在传统的时间数字转换电路(Time-to-Digital Converter, TDC)中,时钟频率随制造工艺、电源和温度的变化,以及随机抖动将直接制约TDC精度与分辨率性能的改善,因此基于温度补偿架构所实现的多相移时钟产生电路已无法满足TDC计数的根本需求。为了改善时钟的动态性能,本文主要针对闭环的锁频环(Frequency Locked Loop, FLL)和锁相环(Phase Locked Loop, PLL)系统架构进行对比验证,详细阐述了反馈系统的工作原理,并重点针对环路稳定性和噪声性能进行建模分析。在FLL系统中基于电荷共享技术和窄脉冲产生逻辑构成的频率电压转换电路,通过采样输出频率实现电压的转换,在误差放大器的输入端与输入转换电压进行比较,利用该误差量动态调节振荡器的输出频率,跟随参考频率的变化。在PLL系统中采用一种改进的鉴频鉴相器结构,同时基于反馈补偿方式的电荷泵架构能够有效提高电流的匹配精度,分频器则采用基于真单相时钟的D触发器结构构成,具有低功耗和强抗电源噪声特点。基于TSMC 0.35μm CMOS工艺,在Cadence平台下完成了电路的前后仿真验证和系统版图设计。芯片的测试结果表明,在FLL系统中频率跟随过程近似存在7.4MHz的固有偏差,在典型频率180MHz下,均方根抖动近似38.68ps(@55μs),相位偏差达到+8.68-10.15%:而在PLL系统中当振荡频率达到180.004MHz,占空比为51.12%,相位偏差±8.40%,均方根抖动近似4.23ps,峰峰值抖动达到38.45ps,基本能够满足两段式TDC的应用需求。最后论文对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系统的精度误差和时钟抖动提出了改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