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益之保障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yur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刑事诉讼程序的运作既要有利于打击犯罪,又要有利于保障人权,这是现代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而权益保障乃现代刑事诉讼之灵魂。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被追诉地位的犯罪嫌疑人很容易受到国家公权力的侵犯,其权益有可能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因此,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在我们这样一个“有罪推定”、“重实体,轻程序”等法律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就显得特别重要。我国的以检察监督为主的侦查控制方式本身就存在重大缺陷,导致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因此,应进一步扩大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以最大限度地维护诉讼公平和正义。本文从这一目的出发,对于我国目前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的权益保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的概述,进而对比两大法系不同的侦查模式对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侦查模式对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现状及问题,最后针对我国侦查程序中对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的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侦查程序中犯罪嫌疑人权益保障的具体措施,如在程序方面,赋予讯问嫌疑人时申请律师在场的权利、嫌疑人的有限沉默权、保释权以及嫌疑人有获得司法救济的权利;在制度方面,改革现行侦查构造,真正确立犯罪嫌疑人的当事人地位,严禁刑讯逼供、确立无罪推定原则;引入有限的司法审查机制;强化监察机关对侦查程序的监督等。
其他文献
渎职罪是我国刑事法律规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渎职罪是类罪,在我国刑法中设专章进行了规定。关于渎职罪的立法存在,在我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国家治
在近代民族危亡的十字路口,宪政作为一个“舶来品”却成了中国政治舞台上的焦点和核心,并且引导着广大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奔走呼号。然而近代史上的立宪实践都毫无例外的失败了
什么是平等?怎样实现平等?这个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话题历来是思想家争论不断的话题,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他有过不同的阐述,从他的理论起源上说起,其中最著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