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港”规则的刑法意义——从排除犯罪性的角度展开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sume_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网络犯罪形式多样、层出不穷,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行为规制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网络服务提供者作为提供网络服务的业务主体,常被利用以实施犯罪。为界定其刑事责任范围,避免刑罚范围的不当扩大,应适用“避风港”规则。为推进“避风港”规则在刑法实务中的应用,必须厘清其刑法意义。
  本文共三章,总分结构。第一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现状,指出“避风港”规则刑法适用的必要性、正当性及困境。并通过分析“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条件,提出其可用作排除犯罪性的依据,点题并统领全文。第一节归纳了我国现有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追究模式,基于网络服务提供者刑事责任范围的扩张趋势,进一步指出该模式的缺陷,即易导致处罚范围的不当扩大。基于此,急需适用“避风港”规则,限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范围。为适用“避风港”规则,明确其刑法意义是关键。第二节通过对比中美“避风港”规则的适用条件,说明我国的适用条件更严格,进一步总结网络存储服务提供者及搜索引擎商适用“避风港”规则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是对犯罪事实不明知;二是履行了“通知——删除”等作为义务;三是缺乏控制权利能力且居于中立地位。第三节提出本文的总论点:“避风港”规则可用作排除犯罪性的依据,理由在于一方面尽管“避风港”规则有部分要件已被构成要件类型化,然而未被构成要件化的部分,如缺乏“控制权利能力”及说明网络服务提供者居中立地位的要件才是研究重点;另一方面,“避风港”规则符合排除犯罪性的形式及实质要求,且其具体适用条件上也有相应体现。根据犯罪构成理论,排除犯罪性可分为排除违法性和排除责任二者。因此,后面两章分别论述“避风港”规则排除违法性与排除责任的理由及条件。
  第二章分析“避风港”规则排除违法性的理由。第一节论述“避风港”规则调节的对象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的正当的业务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须居中立地位、出于正当业务的目的、行为具备职业相当性。正当业务行为能依据正当业务进行抗辩,但正当业务在我国最多属于超法规的违法阻却是由,而“避风港”规则由行政法规明文规定,应优先适用。第二节提出网络服务提供行为虽始终伴随着侵害法益的危险,但由于对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有用性而被法律允许。危险的避免义务在网络服务提供者、用户乃至社会间分配。只要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内容始终具有实质非侵权用途、已尽合理注意义务且主观上无故意,即使最终未能避免危险的实现,也不具备违法性。
  第三章通过分析“控制权利能力”的认定及理论基础、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认识错误问题,明确“避风港”规则中排除责任的适用,限于网络服务提供者缺乏规范控制能力时以及对规范控制能力的有无产生无法避免的错误认识时。第一节论述“控制权利能力”区别于刑事责任能力,“控制权利能力”是对他人违法犯罪行为的管控、阻止能力,可分为事实控制能力和规范控制能力,而刑事责任能力是与受刑能力相区别的有责行为能力。“控制权利能力”与刑事责任能力在基本内涵、本质、内容及判断对象上都存在区别。第二节论述“控制权利能力”在犯罪论体系中的地位。在主张作为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区分说的基础上,指出作为可能性是个人的行为能力,缺乏作为可能性是一种事实控制不能,而缺乏期待可能性是一种规范控制不能。由此结合“控制权利能力”的分类,主张缺乏事实控制能力时,是事实行为不能,属于缺乏作为可能性,不符合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缺乏规范控制能力时,不能期待网络服务提供者实施适法行为,属于缺乏期待可能性,排除责任。第三节则讨论网络服务提供者对自身控制能力有无及是否适用“红旗”规则产生认识错误时的责任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关于事实控制能力的认识错误是事实错误,排除故意;关于规范控制能力的认识错误,是期待可能性的错误,在无法避免时排除责任;关于是否适用“红旗”规则的错误是网络服务提供者尽到主动查询义务就能够避免的违法性认识错误,因此不能排除责任。
其他文献
在有限的全球金融一体化背景下,国际金融体系是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的,此时浮动汇率制度吸收外部冲击调节全球失衡的本质是对经常账户失衡的再平衡。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向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转变,全球跨境总资本流动增长速度和规模快速上升,并呈现出全球金融周期现象。从全球失衡到全球金融周期转变的过程中,国际金融体系的作用从提高实体资源配置效率凸显为派生流动性和名义购买力。那么,在跨境
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逆全球化”浪潮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席卷全球,比如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战等。“逆全球化”浪潮也顺势引导着我们重新审视“全球化”的益处及其隐形成本。而健康,作为人类的永恒追求、经济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之一,是否会成为隐形成本的一部分呢?本文第一次探究了贸易自由化,尤其是出口扩张,对健康的影响。  中国是研究出口扩张对健康影响这一重要话题的绝佳样本。一方面,1992
学位
自沪深交易所成立以来,我国股票市场在规模上取得了巨大发展。截至2017年底,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485家,总市值达到56.71万亿元。除在外延上的增长以外,股票市场的内涵式发展,即运行质量的提升同样值得关注。尤其,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保障国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并指出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产品体系的发展与完善应坚持质量优先。就股票市场而言,贯彻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发展理念是提升服务实
学位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市场已从初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在此过程中,硕士研究生的就业问题不断显现。近10年来,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加快扩大,硕士研究生的毕业人数倍增,而就业市场上的职位需求矛盾凸现,这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变得十分激烈。硕士研究生是国家人才储备体系的中坚力量,其就业满意度不仅关系到个体价值的实现程度,还关系到未来社会中坚力量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感知,同时会
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它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进城后的生存和收入状况日益受到重视。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5 (CGSS 2015),通过估计收入方程和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分析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人口之间的工资差异,并对工资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学位
人力资本是一国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人力资本并不是天然存在的资源,只有对人力资源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才能形成人力资本,即要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公派出国留学作为对人力资源进行教育培训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在目前出国留学的大环境下日益受到人们关注。高校教师是公派出国留学人员中的主力军之一,通过出国留学,使他们能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学习到最新前沿知识,从而拓宽科
学位
区域之间的市场一体化会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让各个经济体获得最大的收益,尤其是对于农产品的贸易更为显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于2001年11月正式开始建立,并于 2015 年全面建成,成为中国第一个自由贸易区。该自贸区建立后,中国-东盟农产品出口额迅速上升,东盟也在2013年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市场,并占据中国农产品总出口额的20%以上。可见,随着CAFTA协定的开展及深化,中国
学位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的规模经营。对于如何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已有文献大体有两类主张:一是主张通过农地的流转与集中,促进农业的土地规模经营;二是主张通过生产性服务将小农卷入分工经济,以此实现农业的服务规模经营。上述两类文献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割裂了农户经营规模与参与分工的关系。因此,针对这种现象,本文梳理两者间的内在逻辑机理,探究农户的农地经营格局与服务外包的关系。  生产性服务外包作为一种现
为解决“三农”发展中由于农村金融体系薄弱而引起的金融资源匮乏等问题,我国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村镇银行至此登上历史舞台。2007年第一家村镇银行成立,经过11年的发展,已经颇具规模。2017年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作为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新兴力量的村镇银行肩负着重要使命。一方面村镇银行要坚持“支农支小”,将资金主要用于发放
学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受各方关注,与之相对的能源消费问题亦开始成为学界与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不同城市规模下,能源消费的均衡水平,也是当前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通过构建相关数学模型,在数理逻辑上证明城市规模对能源消费效率的提高和社会总体产出的增加均有正面作用;通过对广东省2006年度至2015年度全部21个市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面板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回归分析,证明数理模型结论,并发现,虽然更大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