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原则的产生、发展和确立形成过程是需要经过时间沉淀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成经验,再提炼出理论,最后上升为原则,原则的确立是创新和不断论辩的过程。本文提出将“适时有效”作为警察法原则,通过学习研究历史,以法哲学为背景展开对适时有效原则的一系列论证。一、首先从语用学的角度对适时有效原则进行语义和语境的深入剖析,论证其具有的科学性。从“原则”产生的学理层面到适时有效原则的发现、提出和将其作为警察法原则的过程进行了探讨论证。本文提出的适时有效原则虽然是首次,但经过研究查证相关的著作、论文资料等,适时有效原则早已潜移默化在法的各个领域,通过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不同视角,从性质、功能和适用上对其进行了深度剖析论证。二、从横向、纵向和现时效用方面探究适时有效原则的功能定位。横向比较适时有效原则的不可替代性,从警察法特殊性的角度分析其与警察法其他原则之争;纵向比较提出适时有效原则是警察法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警察法理论中内含适时有效原则之意,以全新的视角多维度解读警察法的内涵和特征,并探求其在警察法中的地位和价值;不同时段警察法的效力中都能找到适时有效原则的身影,其不仅蕴含在中国警察法之中,也蕴含在外国警察法之中,并伴随在警察法及警务实践的过程中,早已在警察法体系中如影随行。三、对适时有效原则的法理基础、功能局限与适用前提进行不同角度的深入论证。首先,从效率效益和公平正义及不确定性原理的角度,对适时有效原则进行法理剖析。其次,适时有效原则虽然具有很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因此从正义的预期存在风险和操作上难以类型化进行局限分析,通过与警察法其他主要原则的比较得出其优势,并可以成为最不坏警察法原则。第三,从适用前提的三个价值目标、发生冲突时解决的方式和其内在三个次级原则的客观条件,及警察执法理念的主观条件角度对适时有效原则进一步分析论证。四、从法经济学的角度以成本—效益为分析工具,对适时有效原则提高警务工作效率、效益和质量进行了分析。从警察法中的交易成本、平均与边际成本及成本与效益的角度,通过微观经济学的曲线图分析不同场景下的警察法平均与边际成本、需求与防止犯罪的价格、降低犯罪发生的最优量分析,探求警察法的实施和警务活动的开展应该存在于何时才是最优化的状态,并加入假设的理性选择分析,从理性人假设、最大化假设以及效用函数和最小化假设几个方面,分析适时有效原则如何权衡轻重、公平、效率,创造安全效益最大化和将损害降到最小化。五、对一个尚未被确立的原则进行了实践运用和理论影响的已知及预期效果分析和探讨,并从均衡理论的角度对适时有效原则与警察裁量权进行实证分析。以警务实践为基础,将适时有效原则从理念层面拉到实践检验,通过法经济学分析探求适时有效原则在治安案件、刑事案件和突发案件中的体现和作用,以个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以微观经济学曲线图分析适时有效原则对刑事和突发案件、警察法理论和警察执法及警察裁量权的影响进行新视角的剖析辩证过程。最后实现适时有效原则的证成。所有的论证方法及过程都成为支撑和辅助适时有效原则证成的基础,为了完成适时有效原则“化茧成蝶”,以尽可能全面的方式深入到适时有效原则的内部,由内到外,展现出其早已蕴含在警察法及警务实践之中。综上,本文对适时有效原则的论证以警察法理论基础、警务实践、历史发展、法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相结合,实证分析及比较法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在论证过程中,始终坚持以警务实践为基础,坚持学习借鉴相关法原则,为创新论证适时有效原则所用。本文对适时有效原则在我国警察法中的确立做了前瞻性研究,将会对正在修订的警察法草案及其他警察法规范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对适时有效原则的研究既对丰富警察法学理论和学科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对警务工作实践等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