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美术教育中的写意人物教学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jc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美学思想、哲学观念的集中体现。中国画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师范美术专业教学中,写意人物画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国画绘画科目,是中国画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在国画教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造型、笔墨、线条、色彩有着独特的文化意蕴,是中国画教学的重点部分,也是中国画教学中的难点。纵观整个中国绘画史,人物画的发展与完善较之花鸟与山水而言进程缓慢。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今天的改革开放,引发了中国画坛的两次“美术革命”,随着西方各种艺术思潮的影响,中国绘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并且人物画首当其冲。面对传统,是继承还是抛弃,面对西方,是接纳还是抵制,成为近百年来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时至今日,变革与探索人物画发展的可能,使中国画既不背离民族身份而又体现现代性,并积极参与到世界文化交流中去,仍然是画界致力研究和关心的问题之一。由此,作为中国画复兴与发展中坚力量的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向就被提到了一个重要的地位上来。客观地讲,写意人物画教学在今天已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特别是写意人物画的造型、笔墨等表现形式较以前有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是令人可喜的,同时说明新时期的写意人物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当代美术教育的蓬勃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化,问题也逐渐彰显出来,如:师范美术教育中,培养目标是什么?写意人物教学究竟如何定位?如何教与学?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过分强调技术性而忽略了教育性和人文性、过分强调创新和个性化又导致学生过早地形成风格化与程式化的问题?再如教师对关乎写意人物画发展的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东方与西方的关系等问题,一直存在较大的分歧。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的问题还没解决,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如大家一直在争论的素描与写意人物画的关系问题又重新成为讨论的话题;写意人物教学如何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行改革等一系列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我们进行新的思考、讨论与分析研究。正是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有必要结合当前人物画教学现状,作一下系统地分析与清理。本文从写意人物教学中的问题出发,以培养学生对意笔人物的实践能力与开放性观念的树立为切入点,以写意人物画在美术史中的发生、发展为线索,通过对写意人物教学的回顾与反思,对传统的延续、西方的影响予以分析,对水墨人物临摹、写生、创作等教学环节,以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的培养为目标,结合师范美术专业的教学实际来展开探讨。本文无意对当下各种教学模式及流派简单地作出孰是孰非之判断,况且依据教育学科的发展规律,教学本身不应该形成一种统一的模式与方法,此文的目的,旨在通过问题的提出与分析,供大家参考与讨论,以期获得写意人物画教学的更趋合理与完善、更符合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寻找更多的具有中国当代特色的写意人物画教学方法,探寻新世纪我国美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SG)水位存在"收缩"与"膨胀"的逆动力学效应、随运行功率而变化的动力学特性,对其水位控制系统在各种工况下的调节品质要求较高。本研究基于静态H∞-回路成
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作为交流伺服系统的主流,在工业生产自动化领域中应用广泛、前景广阔。永磁同步伺服电动机作为伺服系统的执行机构,其性能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目的通过运用渗湿通络法与痛风利仙对照治疗高尿酸血症,观察渗湿通络法对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的影响。方法选择高尿酸血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予渗湿通络法
燃气壁挂式锅炉是一种集采暖、洗浴、供生活热水于一体,能够满足人们对现代生活舒适感要求的家用电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燃气壁挂式锅炉在人
本文首先对苏州的文化旅游的分类、特点及其开发意义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运用SWOT分析法,分别从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方面对苏州文化旅游的开发进行了更深一步的分析;
女性被害人权利保护是当前法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虽然有许多学者把视角放在对犯罪被害人权利保护的问题上,但相比较男性被害人来说,由于女性被害人的心理、生理原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及大量的资金进入我国商品混凝土行业,该行业的市场竞争已呈现越来越激烈的趋势,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已经逐渐呈现出来。本文首先介绍了商品混凝土行业
科技发展负面影响的成因,在于科技自身的内在禀赋、其发展彰显的"意识形态化",以及环境伦理理念相对于科技发展的滞后。解决负面影响的出路在于,为科技发展寻求方向调整、精
如今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苏州博物馆品牌化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以及问题,本文对此提出构建苏州博物馆的社会化品牌方案以及一系列具有可行性的措施,如以创意为中心点,提升博物
一个多民族共生、多元文化交融的自然-人文系统,如何形成民族道德价值观?其道德价值观如何传承?这种道德价值观的传承在学校德育之外是否对个体的发展产生了终身影响?它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