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后期澳门人口华洋结构变迁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ihu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讨了清代中后期(1800—1911年)澳门人口的华洋结构变迁问题。本文首先考察了十九世纪初至鸦片战争前澳门人口总量的变动及华洋比例,分析了鸦片战争前影响澳门人口变化的因素。其次,依据葡澳政府在1867至1910年进行的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较为深入系统地阐述了鸦片战争后(1842至1911年)澳门人口的发展变动,指出了鸦片战争后影响澳门人口变迁的原因及影响。最后,通过对清代中后期澳门人口华洋结构变迁的考察与研究,认为清代中后期澳门人口的情况是特定政治、经济与社会的产物,也肯定了澳门人口的变迁,尤其是华人人口推动了澳门社会的发展,并对澳门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其他文献
鸦片战争后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前的一个世纪里,港澳地区对外贸易与鸦片战争之前相比,出现了许多新局面。香港、澳门地区的对外贸易,推动了中国海外贸易的发展,续写了海上丝绸
作为一个在北京电影学院从教20年以上的教师、导演、编剧,曹保平从1990年开始撰写剧本至今,共创作电影电视剧剧本15部,执导电影电视剧19部,参与编剧作品16部,担任影视制片人1
香港开埠初期,一度成为苦力贸易的主要集散地,但在秉持人道主义、废奴主义理念的英国朝野人士的反对下,港英政府开始对苦力贸易实行严格管控,使从香港出洋的华工人数逐年递减
<正> 初生小儿的喂哺,以母乳最佳。乳儿赖母乳养形充气,强内固外,发育成长。母乳对乳子还有潜移默化之影响,长久的哺乳,乳母良好的道德修养又可影响到小儿。如《增订幼科类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