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耐贮藏水稻种质资源的挖掘以及耐贮藏水稻品种的选育对水稻种子企业的种子生产和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利用18个籼、粳水稻品种及以籼稻品种台中本地1号(TN1)和粳稻品种春江6号(CJ06)杂交Fi花粉加倍产生的一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试验材料,测定了与水稻种子耐贮藏相关的生理指标、检测了种子耐贮藏相关性状的QTLs,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Molecular Assisted Selection MAS)方法选育耐贮藏水稻新品系,为深入研究水稻品种耐贮藏特性、探讨水稻种子耐贮藏的机理、培育耐贮藏水稻新品种、促进种子产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18个不同来源的水稻品种为材料,通过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两种试验方法筛选出了中选2号等3个相对耐贮藏和长粳香等4个相对不耐贮藏的水稻品种。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与其干种子中初始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果糖和谷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指数与水稻干种子初始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果糖、谷蛋白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水稻种子发芽过程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先平稳升高,然后加速上升,再缓慢下降;蔗糖和果糖含量是稍有上升再下降,变化幅度较小;脂肪酸含量逐步升高。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过程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指数与水稻种子发芽过程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脂肪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水稻种子耐贮性与糖含量密切相关;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后的水稻种子发芽率之间以及老化指数之间存在显著相关。2、利用籼稻品种TN1和粳稻品种CJ06杂交F1花粉加倍产生的一个由120个家系组成的DH群体,检测控制水稻干种子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果糖含量的QTLs。共检测到17个与糖含量相关的QTLs位点,分别分布在水稻第1、3、4、5、6和8号染色体上。其中,4个控制可溶性总糖含量QTLs,LOD值在2.49-3.64之间,单个QTL能解释7.2%-15.8%的表型变异;7个控制蔗糖含量QTLs,LOD值在2.62-3.83之间,单个QTL能解释6.1%-14.4%的表型变异;6个控制果糖含量QTLs,其LOD值在2.39-3.42之间,单个QTL能解释7.5%-15.0%的表型变异。同时,检测到一对控制种子可溶性总糖含量的上位性QTL,位于第1染色体RM1195-RM575和第8染色体RM331-RM3395区间,可解释12.0%的表型变异;检测到两对控制种子果糖含量的上位性互作位点,分别位于第1染色体RM104-RM1067和第8染色体RM1235-RM1376区间,以及位于第4染色体RM252-RM3276和第7染色体RM418-RM11区间,分别可解释10.6%和9.0%的表型变异。17个糖含量相关QTLs共定位于9个区间,有5个QTLs区间与以往报道的淀粉合成基因所在位置重叠或接近。3、利用籼稻品种TN1和粳稻品种CJ06构建的一个由120个家系组成的DH群体,在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两种条件下检测控制种子耐贮藏性QTLs。在自然老化条件下,分别检测到6个和5个控制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脂肪酸含量的QTLs;在人工老化条件下,分别检测到4个和5个控制种子发芽率和种子脂肪酸含量的QTLs。这些QTLs分布于水稻第1、2、3、4、6、8、9、11、12染色体上。其中,单个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含量QTL分别可解释2.1-22.7%和2.5-15.1%的表型变异。同时,在自然老化条件下,分别检测到4对控制种子发芽率和两对控制脂肪酸含量的上位性QTLs;在人工老化处理条件下,分别检测到两对控制种子发茅率和一对控制脂肪酸含量的上位性QTLs;单个种子发芽率和脂肪酸上位性QTL分别可解释2.39-10.88%和4.21-7.97%表型变异。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RM7364-RM3700区间的控制种子发芽率QTLqGP-9,能同时在自然老化和人工老化条件下检测到,且与控制脂肪酸含量QTL qF-9位置重叠,可能是一个影响种子耐贮性的主效QTL。利用含主效QTLqGP-9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构建了 qGP-9的近等基因系,将qGP-9精细定位在分子标记P6和P8之间,物理距离为92.8kb,该区间共预测到15个开放阅读框。4、利用本研究筛选的含有耐贮藏基因qGP-9的品种中选2号(ZX2)做供体,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常规育种技术,将耐贮藏基因qGP-9成功导入到粳稻品种天美1号(TM1)。筛选获得5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且带有供体亲本中选2号(ZX2)qGP-9基因的5个株系FM-1、FM-2、FM-3、FM-4和FM-5。以老化指数为指标,5个株系的种子经人工老化后,其耐贮性均得到显著改良,且株型、株高、生育期与轮回亲本天美1号相近,FM-1、FM-2、FM-3和FM-4等4个株系的小区产量较亲本有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