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已日益显示其优越性。市场经济是公平竞争的经济,通过优胜略汰的自由竞争,去寻求目标利润的最大化,市场经济本身要求人们在竞争的同时要把握一种道德底线与道德平衡,而并非是经济利益与道德利益的背道而驰。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推进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一方面在推动道德进步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给道德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由此引发出各种道德问题。在传统的旧的道德观念还未完全消失其作用,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的过程中,道德理想、信念与道德方向的迷失,人们道德评价标准及在行为选择上的的困惑。,在一定程度上,道德建设并未充分发挥对经济建设以至社会的进步的推动作用,这就需要有一种核心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去引导、整合。马克思主义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来看,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道德的进步从根本上说是辩证统一的。以人为本的提出,回答了社会发展的主体和目标,一是“为了人”,二是“依靠人”。就我们当前社会发展来说,为了人的问题,即实现、维护、发展与巩固人民群众利益的前提,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所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要坚持以人为本,切实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并体现在道德建设中的引导作用上。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统一的过程中,以人为本的提出不仅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而且主张人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依靠谁”的问题,遵循道德发展主体及客观规律,是探讨道德以及价值观问题的核心所在。以人为本的引导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观加强对个体的道德选择,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强化社会主义主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价值,体现着人类道德发展的进步,蕴涵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充实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内涵的重要依据。笔者拟在扎实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上,试论以人为本在这一过程中的引导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