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社会结构背景下大学生交往——一项大学生同性间交往的个案研究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5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我国长期存在并仍将持续一段时间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结构大背景来观察一般大学生同性间的交往状况,力图展现大学生同性间复杂而细腻的交往状况,深入探讨影响他们交往的因素,试图为解释当前大学生交往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提供新的视角。笔者摈弃了以往研究大量采用问卷收集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而选取有代表性的10个个案采用更开放、更灵活的无结构式深度访谈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并进行深入理解分析,展现了大学生同性朋友的选择和朋友网的构成状况,对影响他们交往的社会结构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当代大学生在这样城乡迥异的二元社会结构的背景下成长,二元化的社会结构和意识结构都对他们产生影响,导致了他们的交往带有明显的城乡区隔特征。一方面城乡迥异的家庭背景和文化氛围作为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情境因素对大学生的个性心理塑造发挥作用,导致大学生明显的二元分化的个体特征;另一方面城乡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导致了大学生明显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以及不同的消费倾向,进而影响到他们选择交往对象的基础和标准,产生严重的群体区隔,形成城市和乡村两个截然不同的大学生群体。
其他文献
生活方式是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体现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维度。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提出,苏南农村相继建立了集中居住小区。在这种
白领阶层是受过高等教育和有着较高收入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这个群体不断壮大,影响力也不断增强,他们的生育意愿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并起到一定的社会导向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国是一个有13亿人口、农村人口仍占56%的大国。中国农村作为一个超大型的非均衡发展的乡村社会,拥有将近100万个行政村,这些
对杭州市2000~2002年两个年度油菜区试汇总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湘杂油2号、浙杂1号、浙杂2号高产、稳产、适应性好;高产栽培措施的应用有利于沪油15、浙杂1号、浙
该研究以现代化理论和媒介效果理论为支撑点,主要运用社会学和传播学的有关知识,采取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湖北省钟祥市马南村和苏榨村的调查和访问,对电视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