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水患治理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tao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患事关国计民生,为历朝历代统治者所重视,其研究不仅在中国水利史、灾荒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如果我们能从历史史实出发,通过对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水患和自然社会生态关系的系统考察,以史为鉴,就可以为今天商丘地区的水患防治及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历史视角和研究思路,为学者和政府继续探讨黄淮流域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研究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水患的由来、演变趋势以及治理方略等提供借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明代中后期归德府地区位于河南布政使司东端,在河南布政使司各府中地势最低,没有高山大阜的固蔽,是西北诸水的出水口,因而西北诸水一旦泛滥,归德府所属各州县极易遭受水患。归德府水患大致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是受黄河泛溢、决口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季节性降雨影响。黄河泛溢、决口除直接带来水患外,还侵夺归德府原有水系,使河道变得淤浅,若不及时疏浚,疏导上流来水的能力降低,每到雨季,河道无法满足河水宣泄的需要,极易造成水患。归德府是一个水系很发达的地区,水势由西北向东南,境内除黄河外,较大的干河有十几条之多,贯穿于各州县之中,小的河流沟渠更是纵横交错、数不胜数。本文通过梳理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河流水系、水患概况及水患治理,说明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水患多发的自然、社会原因与治水救灾措施。面对严重的水患,明政府各部大臣从全局的角度出发,高度重视,积极调动区域内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展了一系列治理水患和兴修水利的活动,提出了许多很有见地的治河主张。在水患发生后,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振恤灾荒的措施,在灾荒救助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然而受时代局限,治水没有整体眼光,不能全面地、综合地考量,即不能综合考虑河患与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因素的关系,以及河患与漕运等社会因素的关系,治水方案不科学,治水防洪工作难以持续深入,可治标而不能治本。而学术界对某时间某地区的水患治理研究还不是很多,特别是对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时期水患治理,研究相对比较少,很有研究的空间和必要。因而对不同地区进行分区、分时段研究,有利于认识地区发展的规律,为地区发展提供借鉴。在行政区划上,明代中后期归德府(嘉靖二十四年之后直到清朝建立)是一个行政区划稳定的地区,辖一州八县,明及地方政府对水患的治理政策也有一定的延续性,这为研究归德府地区水患治理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有关这一地区的水患及水患治理记载也是非常多的,二十四史中的河渠志、灾异志、实录、档案、个人文集、日记、笔记、地方志和碑刻等,都有大量有关水患情况的史料,为我们进行归德府水患治理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来源。由此本文特选取明代中后期为时间段,将有关归德府地区水患治理的历史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并加以分析研究,以期从明代中后期归德府水患治理中获得一些启示。希望得到批评指正。
其他文献
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大容量公共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广大乘客的生命安全,信号系统作为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快捷、舒适、高密度不间断运行的重要技术装备在轨道交通系统
<正> 敦煌遗书中保存有一宗晚唐五代甘州回鹘汉文文献,为研究甘州回鹘同中原王朝和王朝边镇交道往来以及甘州回鹘统治区内汉语言文字流行应用情况提供不少新鲜资料。文献原件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综合采用GPS技术、GSM技术、GPRS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城市灾害监管监控系统对实现城市灾害及时处理,分析事故成因有效预防事故,实现高效管理有重大意义;
装饰艺术在不断变革和完善,装饰手法由来已久,可以追溯到史前。装饰艺术和整个艺术发展史并列依存。装饰画这一艺术形式在原始绘画和装饰纹样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而流传至今。
"Discourse"是一个西方学术界广泛使用的术语,其含义非常丰富。这不仅表现为其含义在不同学科中有所区别,也表现为同一学科中(如语言学中)不同学者对其不同的定义。本文将讨
<正>在技校日常教学工作中,教师们普遍感到:技校生觉得学习英语是件痛苦的事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逆反心理已十分严重。有的技校生害怕学习英语,有的学生采取逃避政
当前,农业银行网点对公结算功能完善,对公产品丰富,业务系统、自助机具完备,为网点办理对公业务提供了必要条件。但据笔者观察,现在许多乡镇网点对公业务没有“扎下根”,业务潜力没
报纸
根据国外家具产业的发展经验,集群是家具产业发展的共同选择之一。究其原因,与家具产业的特性密切相关:家具产业的发展必须顺应潮流而动,并需要众多配套供应和相关服务,对技
基层公务员转任指的是政府机构中层级较低(主要是科级及科级以下)的公务员在国家机关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流动。作为公务员内部交流的方式之一,基层公务员转任制度不仅能够激
<正> 作为余华小说叙事的一个重要现象,“重复”问题早已引起了评论界的注意。但这些批评文章在讨论余华作品中的“重复”问题时,似乎只将注意力集中,到余华90年代创作的两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