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例健康年轻人鼻腔气道的三维重建和气流流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7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20 例健康年轻人鼻腔气流流场的分析,初步总结出正常国人鼻腔气流流场的基本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与鼻腔气道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螺旋CT 对20 例健康年轻国人的鼻腔进行冠状位连续扫描。根据CT 提供的数据对鼻腔气流通道和上颌窦腔进行表面三维重建。设定气流通道壁为边界无滑移条件(Vs=0m/s),同时分别在气流通道前、后端施加边界条件(前鼻孔处为一个标准大气压,鼻咽部为气流速度),求解粘性流体运动方程:Navier-Stokes 方程。分析通气量为10L/min 时的气流速度场和压强场。结果: 1.三维重建所得鼻腔气道能够反映鼻腔基本结构特征。鼻阈为气道最狭窄处,与前鼻孔的角度为45.56±5.59o 2.吸气相压强场分布:前鼻孔到鼻咽部气道压强差值变化范围为131±91Pa,压强变化趋势在起于前鼻孔经鼻阈止于下鼻甲前端递减明显,压强递减值为77±64Pa,约占气道总压强差值的58.78%,鼻腔中、后段气道压强递减趋缓。中鼻道与上颌窦之间的压强差为2~3Pa;上颌窦内流速均接近于0 m/s。3.吸气相气流场分布:在通气量为10L/min 时的条件下,(1)4例以双侧鼻腔通气为主,其气流主要流经总鼻道中部,同时中鼻道和嗅裂流速相对亦较高。其余16 例以一侧鼻腔通气为主,占总例数的80%,左、右侧分别为11、5 例。在主要通气侧,气流主要经过总鼻道中、下部;在非主要通气侧,气流主要经过总鼻道中部。(2)气流流速在鼻阈、总鼻道中部、总鼻道下部等处主要通气侧大于非主要通气侧,在嗅裂、中鼻道、下鼻道等处双侧基本相等。(3)在主要通气侧鼻阈处流速最快,总鼻道中部、总鼻道下部流速次之,中鼻道、下鼻道、嗅裂流速最慢,但中鼻道流速相对较快。(4)在非主要通气侧气道各部位流速均慢,数值无差别。4.气流形式:在鼻前庭和鼻腔均以层流为主。在所有志愿者的鼻腔气流流场中均可见中鼻甲水平鼻腔前部有一涡流形成,大小不等。同时在其它部位如鼻前庭顶、底、侧部,嗅裂、鼻底、鼻腔后上部、鼻甲表面,咽鼓管圆枕前、后等多处散在有小的反向流动或涡流形成,部位、大小不定。结论: 1.通气量为10L/min 时气流在鼻前庭和鼻腔内以层流为主,中鼻甲水平鼻腔前部有一较固定的涡流存在。气道其他部位的反向流动和涡流与不同个体局部结构变化有关,不具有共性。主要通气侧更容易形成反向流动或涡流。气流形式可能随通气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2.气流流速在鼻阈处最快,在鼻腔内总鼻道的中、下部流速较快,而且这两个部位起主要通气作用。中鼻道、下鼻道、嗅裂流速最慢,在鼻腔双侧无差别, 不起主要通气作用,不随鼻周期的变化而变化。3.三级分流机制鼻阈、下鼻甲、中鼻甲共同对进入鼻腔的气流进行有效、合理地分流,形成气流在鼻腔内的三级分流机制。它具有重要地生理和病理意义,能够同时满足呼吸生理功能的需求和鼻腔气道自身保护作用的需要。4.鼻周期存在于80%正常人,主要表现为总鼻道中、下部气流在双侧鼻腔交替变化,它的存在是对鼻腔气流三级分流机制在功能上的有益补充。5.中鼻道较下鼻道、嗅裂流速快,能够促进前组鼻窦的通气与引流,中鼻道直接影响前组鼻窦的功能状态。
其他文献
新课改后,各个学科领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也都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教学重点转向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由过去课堂的主导者向现在的学生引导者转变.尤其
随着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综合技能的重要性.对于地理课程的学习,地图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教师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提高学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数学意识增强,并显着提高教学效果.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务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
在当今的教学环境中,生活情境教学方法并不少见,由于它具有灵活教学的内在优势,它已在当今教育的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尝试.在小学数学义务课中,生活情境教学法可以
目的:探讨钙蛋白酶10(CAPN-10)基因Indel-19与高血压、体重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方法:用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法检测20名健康人,30名有高血压家族史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认识,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及死亡率。方
在如今的教育教学当中,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要求学生在学科学习当中勇于提出质疑、善于提问,并且基于自己提出的问题不断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将从小学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