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丁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氨基多糖聚合物,不溶于水、稀酸、稀碱、浓碱及一般有机溶剂,可溶于浓的盐酸、硫酸、磷酸和无水甲酸。几丁质在浓盐酸中充分水解能生成部分脱酰的几丁质纳米颗粒。本论文主要研究纳米几丁质的合成方法,通过筛选最佳的底物溶剂反应比例、反应温度、时间,以及与之相关产品的粒径、导电率、浓度,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本研究以虾壳几丁质为原料,用3mol/L盐酸在不同反应条件下,进行水解,其反应产物通过离心、透析和超声破碎,得到一定纳米粒度的几丁质晶体粒子。动态光散射技术和电导率测定法对纳米粒子的粒度、粒径、综合电位、离子密度分别进行检测,利用透射电镜或扫描电镜对纳米粒子的表面特征和尺寸大小进行表征。初步试验结果表明,当底物与反应液比率为1:200时,纳米几丁质在70、80、85、90度的反应条件下,2小时的转化率(产率)分别为:10.56%、7.92%、2.77%和3.65%;其综合电荷密度分别为:110.97、352.04、905.17、和831.15mmol/kg。当降低初始反应浓度时(反应体系中有更多的自由H~+离子参与水解),其转化率和产品的综合电位和电荷密度会大幅度的提高,粒子的平均粒度粒径在130-150nm长,30-50nm宽。综合数据分析,底物与反应液比率在1:300、反应温度为85℃、水解2h是的最优反应条件组合,暨产量最大,粒子粒度适中和带电量最大。据此得出,此反应体系可以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