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微环耦合调制结构及应用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du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基光器件以其低功耗、低成本、微型化、与传统CMOS工艺兼容的优势,成为未来光通信技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作为光传输网络中电光、光电转换的关键器件,调制器的性能好坏将会影响着整个光通信系统的优劣。所以对调制器件性能提升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和应用前景,一直以来都是光器件中的研究热点。  本论文以硅基耦合调制结构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传输矩阵方法分析了耦合调制的原理,发现耦合调制结构具有不同于传统微环/微盘谐振腔的谐振特性。通过对器件各模块的细致选型与论证,通过设计和加工,制成了基于载流子耗尽pn结的单驱动推挽型耦合调制器。  文中展示了一种基于MZI耦合器和跑道型微环的低电压驱动、高速率硅基耦合调制器。通过静态测试、小信号测试和高速信号调制测试,发现调制器具有优秀的性能。其具有超过30 GHz的电-光3 dB带宽,远大于器件中微环本身的谐振线宽。在驱动电压仅为0.4 V时,器件也可以实现32 Gbit/s的高速调制;而在驱动电压为3 V时,器件还可以实现BPSK的调制。文中对调制器的能耗进行了研究,发现器件在以上两种电压下的能耗仅为13.3 fJ/bit和1.2 pJ/bit。  在微波光子学中,移相器是一种非常基础的器件。而微波光子移相也是耦合调制结构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通过对器件的MZI耦合器两臂进行相对的调节,可以改变微环的耦合状态,使其在欠耦合和过耦合状态之间切换,可以对高达25 GHz的RF输入信号实现精确的π相移。同时,通过一定的方式使用3个直流电压对MZI耦合器进行调节,期间还可以实现2.5π的大范围连续移相效果。
其他文献
近年来,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纷纷推出自制剧和自制综艺节目,如《庆余年》《奇葩说》等,但这些视频作品往往需要付费,才能第一时间收看到高清版本.对于这种现象,大家看法不一,有
期刊
在植物地上部分的发育中,叶起源于茎顶端分生组织的边缘区。在这个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在叶原基中:一方面,茎顶端分生组织相关的基因必须从新生叶原基中撤离,另一方面,新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逐渐成熟。图像的处理已经从可见光谱扩展到光谱的各个波段,从静止图像扩展到运动图像,从物体的外部扩展到物体内部。所以视
苔藓植物是一类结构相对简单的绿色高等植物,是仅次于地衣最敏感的指示大气污染的植物。尤其是树附生苔藓植物,由于其特殊的着生基质,不受其他来源污染物的干扰,更是作为一种良好
目的:本研究以肝癌细胞HepG2为研究对象,探讨内质网蛋白3(Reticulon3, RTN3)与自噬的关系,并对RTN3参与细胞脂质代谢与胆固醇流出及其可能的机制做初步的探讨。方法:(1)通过营
随着通信产业的发展,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开始相互渗透、相互兼容,“三网融合”已经成为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三网融合对带宽和业务综合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以太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简称EIT)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医学成像技术,它是通过对生物体表面进行电测量来反映生物体内电导率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