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语言学与方言研究的结合,是近年来方言研究的新趋势。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理论,对呼和浩特特殊方言词语的识认情况、使用情况和使用态度进行描写,通过定量分析,探讨了上述情况在年龄、教育、职业、性别、区域等五大社会因素影响下的变化。全文共分六章。绪论介绍了呼和浩特概况和方言概况并说明本调查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第一章是年龄因素分析,研究发现老中青少四代人对不同类型方言词语的识认情况和使用情况代际分层并不是十分明显,各个年龄段对于方言词语的掌握程度均较好,部分词语的熟悉程度是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由于老年人样本数量的不足,对于调查结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二章是教育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无论受教育程度如何对于方言词语的掌握程度都较好,部分词的识认情况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受教育程度越高,对于方言词语的掌握越差。第三章是职业因素分析,研究发现无论哪种职业对于方言词语的掌握都较好,其中掌握程度最好的是餐馆或商场服务员,掌握程度最差的是教师和个体工商户。第四章是性别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女性对于方言词语的掌握程度较男性要较好一些。第五章是区域因素分析,研究发现与上述几个社会因素相比,区域对于方言词语的识认影响较大,非移民对于方言词语的掌握程度要比移民好。对于方言词语的使用情况和使用态度上,上述五个社会因素的内部差异并不是特别明显,普通话与呼和浩特方言相比依旧是人们交流的首选,而社会因素对于语言态度的影响方面,方言和普通话的正面评价都远高于负面评价。结语是本文的结论和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