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取一头编号为21#的雌性波尔山羊皮肤组织(约1克)经分离体外培养至P11~P12代后用作供体细胞(供核),同时经超数排卵获得长江三角洲白母山羊MⅡ期卵母细胞用作受体细胞(供质)。一部分波尔山羊成纤维细胞在细胞生长已铺满底壁80%左右时,加入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简称胸苷(Thymidine)作用16小时,然后移入正常培养液继续培养5小时后,再加入噻氨酯哒唑(Nocodazole)作用7~8小时,最后在核移植前30min经消化收集细胞用作供核细胞;另一部分不经任何处理直接用作供核细胞。供核细胞经电融合的方法导入去核的MⅡ期卵母细胞获得重构胚,重构胚经激活后用1%琼脂双重包埋,最后将重构胚移植到同步发情的输卵管已双重结扎的受体羊(临时寄母羊)输卵管内。重构胚在其体内培养5-6天后,取出,观察重构胚的早期发育情况,最后将发育的桑椹和囊胚移入同步发情的受体羊子宫(最终受体羊)。结果:(1)经Thymidine和Nocodazole处理的成纤维细胞与未经任何处理的成纤维细胞在融合率(分别为40.57%、41.02%),早期发育率(分别为44.64%、42.65%)上差异均为显著;(2)波尔山羊的体细胞与当地白山羊的卵母细胞构成的重构胚经移植受体后获得了克隆个体;(3)所用的供核细胞为高代次波尔山羊成纤维细孢(P11、P12),说明经体外长时间传代培养的体细胞依然具有发育的全能性;(4)通过化学试剂处理供核细胞至M期理论上能够获得克隆山羊;(5)从表型上分析,获得的个体为克隆动物;(6)微卫星DNA分析进一步证明,所得个体的基因型与供核波尔山羊的基因型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