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吸血鬼”传说是源于上世纪90年代,持续流传在上海坊间的都市传说。本研究主要借鉴叙事社会学这一理论方法,聚焦于“上海吸血鬼”的叙事建构、叙事演变,以及这一传说的传播机制与社会建构机制。通过对这一都市传说的叙事建构与演变的分析,都市传说在谣言、传言与传说之间的演进线索得以呈现,同时也展示了遮掩在都市传说之下的社会心理建构机制。上世纪90年代,上海刚刚进入到开发特区的建设,各种新鲜事物的尝试,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以及外来人口的持续进入、突发事件的频发……这一特定的时代背景结合民间知识中的“鬼怪”记忆,在某种意义上促生了都市传说背后的各种“侵阈想象”。作为一种“都市传说”,“上海吸血鬼”叙事在不同年代的社会生活语境下经历了不同的内容与不同的表现形式。起初,伴随着一些具体的社会事件,基于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心理机制,“上海吸血鬼”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种真实的恐惧记忆和具体应对行为。十几年后,这一传闻并没有消失,但时过境迁,“谣言”、“传言”已经变成了“传说”,它已从坊间流言而逐渐发展为一则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传说文本,甚至被改编为一种供人欣赏的漫画小说题材。从叙事社会学方法而言,都市传说也是都市生活史与社会史的一部分,在研究都市传说时,我们不是关注于“故事”本身,而是要关注于“故事”如何与日常生活相互构,以及“故事”如何被讲述、被建构。当我们把一个静态的“叙事”还原成动态的过程,就能某种意义上实现“叙事社会学”主张的由叙事研究过渡到社会研究。